未来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趋势将会大步前进,有望取代燃油汽车。
一、新能源汽车发展迅速,
据公开数据显示,2020年上半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3.69万辆,同比增长140.7%;出口额11.02亿美元,同比增长271.6%;纯电动汽车出口2.15万辆,增幅为136%;出口额3.63亿美元,同比激增1122.9%。
二、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前景,
在能源和环保的压力下,新能源汽车无疑将成为未来汽车的发展方向。如果新能源汽车得到快速发展,以2020年中国汽车保有量1.4亿计算,可以节约石油3229万吨,替代石油3110万吨,节约和替代石油共6339万吨,相当于将汽车用油需求削减22.7%。
结合中国的能源资源状况和国际汽车技术的发展趋势,预计到2025年后,中国普通汽油车占乘用车的保有量将仅占50%左右,而先进柴油车、燃气汽车、生物燃料汽车等新能源汽车将迅猛发展。
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建议:
1、目前新能源汽车市场尚处于发展初期,在行业标准和规范等方面还不够完善,消费者对电动车的质量与安全问题还有更高期待。这也倒逼新能源汽车领域加速变革,实现行业的良性发展。
与此同时,也要加强高水平的国际开放合作,推动全球协同创新,让中国和各国一起,共同推动建设清洁美丽世界。
2、促进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要强化创新驱动,瞄准技术制高点,企业要在个性化定制方面下功夫,推动品牌建设,要不断优化产业发展环境,推动新能源汽车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新能源车
跌宕起伏的上半年即将过去,上证指数在经历艰难的3000点保卫战后,目前成功站上3300点。下半年A股将如何演绎?市场的投资机会在哪里?记者通过对各大券商下半年投资策略报告梳理发现,新能源行业成为机构最看好的主要赛道之一。本专题分别从新能源产业的政策、细分领域、市场表现、投资机会等方面进行梳理分析,以飨读者。
新能源产业获政策持续加码,未来有望跑出“加速度”
新能源赛道受热捧,与接连不断的利好政策密切相关。
政策助行业加速发展
6月24日,交通运输部等四部门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的实施意见正式发布。其中提出“积极发展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运输工具”;6月1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举行6月份新闻发布会,表示将抓紧开工建设一批核电、水电项目,加快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5月30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关于促进新时代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其中提出,要实现到2030年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2亿千瓦以上的目标,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
对此,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的融智投资基金经理助理刘寸心表示,“新能源产业发展有两方面利好支持:首先,发展新能源已成为全球共识,新能源行业成长空间较大、确定性较高,未来3年至5年,新能源行业将保持高速增长态势;其次,政策是新能源发展的重要推手,近年来国家针对新能源行业持续出台利好政策,未来国家对新能源行业的扶持力度将有增无减。”
新能源产业主要包括光伏、风电、储能等细分赛道。在光伏行业发展方面,川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所长陈雳对记者表示,“5月份我国光伏新增装机规模大超预期,主要缘于政策大力扶持,叠加欧洲市场需求旺盛,价格接受度较高。长期来看,海外市场需求、国内分布式装机需求有望持续旺盛,叠加风光大基地项目持续推进,光伏产业链景气度有望持续向上。”
在风电行业发展方面,陈雳表示,近期招标规模持续加速,为风电装机需求提供有力支撑,风光大基地项目和海上风电项目进入加速推进阶段,叠加风机单价下行的趋势,风电行业未来发展空间较大。
对于储能行业发展,陈雳认为,“随着双碳目标成为全球共识,新能源占比持续提升,叠加全球能源价格大涨,储能行业有望迎来爆发式增长。”
行业景气度有望持续上升
对于下半年投资机会,中原证券分析认为,全球能源大变革,欧美加快推进新能源革命进度;从国内来看,政策持续加码新能源行业,建议下半年继续聚焦新能源领域。
华辉创富投资总经理袁华明告诉记者,随着技术进步和产业链成熟,以光伏、风能为代表的新能源逐渐替代传统石化能源,成为产业发展方向。在政策大力支持下,我国新能源行业市场规模迅猛发展,行业景气度有望持续上升。
据国家能源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1月份至5月份,光伏累计新增装机23.71GW,同比增长139.25%;1月份至5月份国内风电新增装机10.82GW,同比增长39%。
今年以来,受地缘政治冲突等因素影响,欧洲国家加快可再生能源替代传统能源进度,海外市场需求超预期。据海关总署数据显示,1月份至5月份,太阳能电池片共计出口374万吨,同比增长62.5%。其中,5月份太阳能电池片共计出口85万吨,同比增长68.7%,环比增长25.0%。
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对记者表示,今年一季度,风电、光伏发电量占比为13.4%,而根据相关规划,到2060年碳中和实现时,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或将达到80%以上。这意味着新能源行业未来发展空间巨大,预计将产生1万亿元的市场商业价值。
新能源类公司业绩可期,基本面支撑投资逻辑
近几年,在多重利好因素影响下,新能源概念相关上市公司的业绩出现了一定增长,部分公司盈利能力凸显。
在此背景下,新能源产业也被A股投资者重点关注,虽然今年前几个月该板块有所回调,但近期,新能源板块重获资本市场热捧,走出了一波强势行情。下半年新能源板块能否保持强势?
14家公司
去年净资产收益率超20%
去年以来,新能源概念相关上市公司取得了不错的业绩。数据显示,新能源板块内的166家公司,有95家公司去年归母净利润实现同比增长,83家公司今年一季度归母净利润实现同比增长。综合来看,有58家公司去年归母净利润和今年一季度归母净利润实现“双增长”,业绩表现优秀。
德邦证券在其研究报告中表示,光伏设备行业相关公司业绩增速持续维持高位。这主要受益于两方面因素,一是受“双碳”政策驱动,光伏平价背景下,下游扩产积极性不断提升,二是行业技术升级带动设备及材料更新换代频率提升。
作为判断一家公司经营能力强弱的重要指标之一,净资产收益率是投资者重点关注的指标。在新能源板块内,有132家公司2021年净资产收益率为正,占比79.52%,有14家公司2021年净资产收益率高于20%,展现出较强的经营能力。
此外,新能源相关上市公司对研发投入非常重视。在新能源板块内,有157家上市公司披露了去年研发投入总额,合计达1015.36亿元。其中,有14家公司去年研发投入总额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均超20%。
超六成新能源概念股月内跑赢大盘
近期,随着市场回暖,新能源板块也逐渐走强。数据显示,6月份以来,截至6月24日收盘,新能源板块期间累计上涨9.95%,大幅跑赢同期上证指数(期间累计上涨5.13%),板块内有102只个股跑赢上证指数,占比超六成。今年前几个月新能源板块出现较大回调,但总体来看,年内新能源板块整体下跌11.60%。
对此,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的融智投资基金经理胡泊表示,高景气的新能源赛道是近期反弹的主线,主要得益于两方面因素:一方面是因为该板块前期调整比较充分;另一方面,新能源是我国产业升级的方向,叠加多家新能源相关上市公司业绩表现亮眼、未来值得期待,从基本面上给新能源板块的上涨提供了支撑。
止于至善基金总经理何理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以来,在经历了较长时间的调整后,新能源电池及四大材料等细分领域的估值远小于历史均值。
部分新能源概念股还获得了融资客的青睐。6月份以来,截至6月23日,共有57只新能源概念股获融资客买入,其中,有22只个股期间融资净买入额均超过1亿元。比亚迪、阳光电源、北方华创等3只个股融资净买入额居前三,均超6亿元,分别为16.48亿元、8.10亿元、6.85亿元。
投资机会方面,何理表示,从新能源产业未来的发展空间来看,整个板块仍具备长期配置价值。2021年新能源赛道的整体贝塔属性很强,大多收获了较大涨幅。随着产业进一步发展,一些竞争力较差的公司会被逐渐淘汰,而具备技术实力、资金实力、综合竞争力强的新能源龙头企业会走出独立的阿尔法行情。
持有相对谨慎观点的胡泊认为,后续随着资金不断涌入,新能源板块整体表现值得期待,但相关个股可能已处于相对较热的状态,近期或出现一定调整。但整体来看,新能源板块依旧极具投资价值。
超四成新能源龙头被机构持仓,宁德时代等获看好评级
俗话说“龙头不倒,行情不止”。6月份,多只新能源概念龙头股表现亮眼。据不完全统计,截至6月24日,集泰股份、京山轻机、宁德时代等19只新能源概念龙头股本月均上涨。其中,集泰股份和京山轻机期间累计涨幅均超过100%。
“当板块成为热点时,在赚钱效应下,龙头股容易吸引机构、游资、散户的注意力,从而带动板块内其他个股上涨。”广州国邦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周权庆对《证券日报》如是说。
龙头股月内全线上涨
《证券日报》记者对上述19只新能源龙头股进行梳理后发现,有两个特征值得投资者关注。
首先,这些公司业绩普遍较好。在19只龙头股中,2022年第一季度共有13家公司营业收入实现同比增长,占比达68.42%。
值得关注的是,有6家公司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实现“双增长”,占比超三成。其中,大连重工、永福股份、国电南瑞、宝馨科技等4家公司2022年第一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率均超50%。
其次,对于上述新能源领域龙头公司,机构积极持仓。截至2022年一季度末,共有8家公司前十大流通股股东名单中出现社保基金、养老基金、险资和QFII基金身影,占比为42.11%。其中,国电南瑞还获得两家以上机构共同持仓。
券商重点推荐3只个股
最近30日内,在19只新能源龙头股中,有5只个股获机构“买入”或“增持”等看好评级。宁德时代、隆基绿能、大金重工等3只个股多次获看好评级。
作为全球领先的动力电池系统提供商,宁德时代不但生产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系统,而且在储能系统的研发和生产方面也具有较大优势。天风证券表示,宁德时代2021年实现锂离子电池销量133.41GWh,同比增长185%。其中,储能系统实现收入136亿元,同比增长601%;锂电材料实现收入155亿元,同比增长351%。
2022年第一季度,受原材料大幅涨价等因素影响,宁德时代毛利率环比下滑明显。但天风证券认为,受制于原材料涨价,公司短期业绩承压,但竞争力依旧,维持买入评级。
隆基绿能主要从事单晶硅棒、硅片、电池和组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中原证券表示,隆基绿能单晶组件销量、市场占有率、品牌影响力均位列全球首位在亚太、欧洲等地区的市占率已实现领跑。2022年隆基绿能组件出货量预计仍将维持全球领先。
在全球风电装备制造产业,大金重工是第一梯队企业,也是风电塔筒行业的龙头企业。东吴证券表示,大金重工主业聚焦风电塔筒,产品包括海、陆风电塔筒及海风基础。考虑行业景气度上升,看好公司长期发展,给予“买入”评级。
撰文|张传宇?编辑|路由社
2020年,新能源汽车市场充满了失意者和得意者。
年初,受到新冠疫情和年度补贴下滑预期的影响,包括造车新势力在内的新能源车企,陷入了发展的低潮。而后,随着中国汽车市场产能、消费的率先复苏,中国新能源市场终于在“跌跌不休”的走势中,走出了一条“逆势增长”的曲线。
2020年,中国新能源市场也呈现出一个低开高走的趋势。
数据显示,2020年10月,该细分市场批发销量突破14.4万辆,同比增长119.8%,环比增长15.9%,已经连续4个月实现同比增长。并且已经恢复到了2018年同期的水平,开始走上逐步摆脱政策补贴、自主造血的道路。
这背后,既有类似蔚来股价爆发,小鹏、理想顺利上市的乐观故事,也不乏企业停摆、创始人跑路的落寞背影。
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汽车产业的历史也从来如此,时代大潮总会卷起大小不一的浪花,有人或被拍上岸去,有人或为后续的汹涌续上火力。2020年,在日益分化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就上演着一出冰与火之歌。
起落蔚来与“蝴蝶效应”
近期,一则新闻再次触动汽车行业的神经。
有媒体报道称,沃尔沃汽车旗下品牌极星汽车已和亦庄国投(北京亦庄国际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未来,极星中国总部和极星全国旗舰展厅都将落户北京亦庄。这,或许是亦庄国投错失蔚来汽车之后又一次投资尝试。
极星首款车型Polestar1?
2019年5月,彼时资金非常困难、急于融资的蔚来汽车,主动爆出获得亦庄国投100亿元投资的消息,双方将设立新的实体“蔚来中国”,并将合作建造新的生产基地,生产蔚来品牌的首款轿车车型。
随后的故事已广为人知。蔚来与亦庄国投的“缘分”,最终并没有结果;半年后的2020年2月,合肥与蔚来汽车达成投资协议,“蔚来中国”总部花落合肥。
时间来到2020年11月,蔚来汽车月交付量达到了创纪录的5,291辆,同比增长109.3%。
蔚来、理想、小鹏股价走势
随之而来的是,蔚来汽车股价奔向了57美元的高点,市值最终超过700亿美元,根据MarketWatch提供的数据,蔚来股价在过去一年里上涨了2005.42%,今年迄今为止,蔚来股价上涨了1156.97%,超过比亚迪成为中国车企市值的第一名,甚至还超过奔驰母公司戴姆勒,车企市值排名世界第三。
2019年,蔚来汽车创始人李斌曾被网友戏称为“2019年最惨的人”,而在2020年,李斌只用了一年的时间进行反转,成为最幸福、得意的那一个。
受到蔚来股价上扬和中国新能源市场的双重利好,2020年7月、8月,理想与小鹏汽车也陆续上市。截至11月28日,小鹏汽车股价上涨328%,理想汽车上涨243%。值得一提的是,小鹏汽车最新市值高达519亿美元,合人民币3225亿元,超过了市值2989亿元的百度,一度杀入汽车公司前十的位置。
毫无疑问,蔚来、小鹏、理想已经在发展速度上至少领先了其他造车新势力一个身位,成为2020年新造车企业的名副其实的三强。美团创始人王兴就依靠对理想汽车的投资,收获了58亿元的盈利,成为这场资本盛宴最大的受益者之一。
只是,在三家企业股价暴涨的背后,是不可避免的高企的市盈率,以及肉眼可见的估值泡沫。12月初,三家公司的股价在经历了高位疯狂之后,再次回落寻找支撑点。
岁末的狂欢之后,2021年最大的悬念或许就是,蔚来、小鹏、理想还能继续稳做得意者吗?
另一边,蔚来和李斌们越闪耀,就越能衬托出亦庄国投的失落。错失蔚来、再次转投极星汽车无异于是“丢了西瓜、捡了芝麻”的投机。但是,从巴菲特价值投资的策略来看,“别人恐惧我贪婪,别人贪婪我恐惧”,或许又可以看作是反向操盘的典范。
亦庄国投忽略的一点是,中国汽车产业向来是一个与国家政策、地方政府紧密关联的长周期、高投资产业。比如汽车车型的生产、上市都需要主管部门授予相应资质,而生产基地的投资,都与政府的招商政策息息相关。
2019年的蔚来汽车,缺乏的正是一个强有力的支持者与背书者,而不是等待蔚来自我反弹、造血的旁观者。比如,前不久亮相的智己汽车,就走上了“传统车企+优势供应商+地方政府”的造车新模式。
当然,亦庄国投“签而不投”的举动,也能理解。毕竟,在投资行业拥有不错战绩的高瓴资本,也在2019年四季度彻底清仓了蔚来汽车的股票。
上面两位投资者的选择,也给了“风投政府”合肥市一个长线投资蔚来的机会。
2007年,合肥市拿出全市三分之一的财政收入赌面板,投了京东方;2019年,又拿出100亿重仓新能源,投资蔚来。合肥市政府投资战绩超越大多数投资大佬的背后,是其在标定赛道后会真金白银投入巨资引入头部企业,并提供一系列优惠条件。
合肥市政府,堪称2020年风投行业的得意者。
在蔚来汽车发展利好的带动下,在招商风投方面颇有心得的合肥市,还顺带完成了江淮大众的改组计划。2020年5月,大众中国、江淮汽车共同签署了对江淮大众的增资协议。12月2日,江淮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正式更名为“大众汽车(安徽)有限公司”。
在兜兜转转3年以后,作为大众汽车在“南北大众”之外新晋落子合资企业的江淮大众,最终在增资协议下,正式成为大众中国的“嫡系”。
如果要为合肥引入蔚来、改组江淮大众找出一个最大的受益者。或许,非江淮汽车董事长安进莫属。
李斌(左)与?安进(右)在交谈
2019年,在左延安之后,带领江淮汽车屡屡错失发展良机的安进,在媒体的口诛笔伐之下,陷入了一场个人公关危机。一年之后回头去看,在最后的任期内促成江淮蔚来、江淮大众最终落地的安进,反而有可能成为笑到最后的得意者,也为江淮汽车乃至中国汽车市场留下了自己的浓重一笔。
得意者寡,失意者众
然而,并非所有企业、管理者,都拥有蔚来和李斌的运气。
在大众中国增资江淮大众的背后,隐藏着跨国车企在华寻求控制权的野心。比如,在大众汽车之外,受汽车外资股比政策的影响,戴姆勒、宝马都谋求在华合资公司股比从50%提升至75%。
在中国政府快马加鞭开启了汽车业转型新赛道加速工程的同时,外资车企仍然在企业控制权、利润分配等问题上反复周旋。
11月28日,大众集团掌门人赫伯特·迪斯(Herbert?Diess)在领英发表了名为《我们如何改变大众(How?we?transform?Volkswagen)》的长文。
“大众集团的规模、历史、品牌的当前价值以及在经典汽车制造领域的独特专业知识,在剧变时期可能成为一种负担。”在长文中,迪斯坦言道。
迪斯领英发表长文《我们怎么改变大众》12月1日,迪斯的抗争显然并未收到成效。迪斯虽然没有下课,但也没有赢得大众汽车监事会对其本人的续约合同和填补空缺职位的支持。
或许,处于改革受阻、陷入削权困境的迪斯,在艰难推行Transform?2025+战略四年后,终将成为2020年岁末最大的失意者。
迪斯抛出“我们如何改变大众”的疑问,只是掀开了跨国车企转型困境的一角。在电动车面前,豪华品牌和大众类品牌,同样面临着死亡的威胁。
从2018年开始的中国车市震荡调整,到今年《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的出台,均意味着燃油车在中国车市的黄金时代宣告终结。
不论是以BBA为代表的豪华品牌,还是以大众、丰田、通用、本田为代表的跨国品牌,即使,2020年还能攫取最后的市场红利,但最终都将不得不面对份额不断萎缩的燃油车市场。
与此同时,在汽车“新四化”的变革年代,出现的另一个新现象是,汽车行业的核心供应商愈发频繁地出现在“前台”,成为决定未来汽车技术走向天平上的重要砝码——“他们吼一吼,汽车行业也要抖一抖”。
外媒报道大众芯片供应告急日前,据自媒体《愉观车市》报道,受芯片供应不足的影响,上汽大众从12月4日开始停产,一汽-大众从12月初起也将进入停产状态。
虽然,大众中国方面回应称,芯片断供的影响被没有想象中那么严重,正在想办法解决。但是大陆汽车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却表示,“潜在的芯片交付瓶颈或将延续到2021年。”对大众集团来说,好消息是在解决了ID.3的软件问题后,依靠欧洲市场的高额补贴,ID.3实现了月交付10,000辆的出色成绩。
但深层次的问题在于,如果每家跨国车企都走上迪斯所预见的道路,无法在战略上做到深化、持续,在技术和市场上无法做到兼顾,那么,2020年,或将成为他们集体失意的起点。
同时,南北大众的“断芯”之痛,也暴露了一个事实——我国车用芯片自主率仍处于低位。根据中国汽车芯片产业创新战略联盟的数据,我国车规级芯片超过90%依赖进口,三电系统、自动驾驶等关键芯片,基本全部被海外巨头垄断。
对于兼顾芯片开发的比亚迪等车企来说,这当然是一个绝对利好。但对于专注于软件算法开发的新造车企业、自动驾驶初创企业,乃至自主传统车企而言,这又是一个长鸣的“警钟”。
回到迪斯带有“逼宫”意味的长文,我们也不难看出,即便是迪斯这类“汽车强人”、“顶级职业经理人”,在面对汽车产业艰难转型的观念冲突、权力纷争和复杂局面时,也常常力有未逮,不得不行非常之事。
由此对照着来看曾执掌华晨汽车13年的祁玉民,即使在去职多时之后,仍然被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的结局,表面上是为华晨汽车的破产终局买单,实则是表明车企变革求存的艰难与风险。
2020年,中国汽车市场正在加快“淘汰”之旅。
无论是众泰汽车、华晨汽车、力帆汽车这些老牌自主车企,还是前途汽车、拜腾汽车等新兴的造车新势力,纷纷走上停摆的道路上。
这背后,?2020年最失意的不光是亦庄国投,还有押注新能源赛道却不慎押错宝的地方政府。毕竟,并非所有地方政府都有合肥市“孤注一掷”的勇气,和日趋成熟的投资know-how。
其中,最为受伤的或许要数江苏地方政府。比如,南京市参与投资的拜腾汽车,今年6月宣布融资及生产运营遭遇了重大挑战,将停工停产;比如,赛麟汽车的暴雷,为投资方如皋市政府带来许多非议;此外,淮安市政府引入的敏安汽车、苏州市政府招商的前途汽车,都陷入停摆的命运。
前途K50下线仪式
同样受伤的还有江西地方政府。据不完全统计,2017年至今,就有10余家造车企业投身江西各地级市,进行生产基地的建造。但截至目前,江西出产的造车新势力,除了爱驰汽车还保有行业的存在感之外,其他的企业已不可避免成为新造车运动的“炮灰”。
据媒体不完全统计,从2015年-2017年6月底,国内已经落地的新能源整车项目超过200个,相关规划投资金额高达1万亿元以上,各类车企已经公开的新能源汽车产能规划累计超过2000万辆。按照规划,这些项目大多数应该在2020年之前建成投产。但事实却是,它们中的大多数已经成为历史的过客与注脚。
从对造车新势力非常开放欢迎,到如今谨慎引入新造车企业,地方政府对于新造车企业的态度在2020年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如今,即便电动车生产资质审批权下放了,地方政府也不能一味大开绿灯。如果只考虑引入,不考虑培育,甚至不与本地产业做深入的结合,那么,地方政府对于新造车项目的热情,注定会随着产业政策的收紧,企业产品的市场推广不利,而让本地新造车项目迅速归于冷清。这也普遍让地方政府与新势力们从曾经如胶似漆的热恋情侣,成为互相伤害的陌路人。
在这股地方政府参与的新能源造车浪潮中,还有一个异类——上海市。它不光拒绝了蔚来后续追加投资的意向,坚定看多特斯拉,而且,还通过使用富有地方特色的行政手段,在2020年再次为新能源市场的发展增加了推动力。
10月下旬,在国务院印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的同时,上海市出台了《关于调整本市部分道路交通管理措施的通告》,对外地牌照在上海市区的限行进一步升级。
乘联会的最新数据显示,在上海使用的挂外地牌私家车高达170万辆。上海“禁外令”的出台,上汽荣威的销量达到了往期的3倍,特斯拉也变得一车难求;蔚来,理想,小鹏等订单数量也成倍增长。
与此同时,11月参加拍卖沪牌的人数也比上月增加了64,771人,达到186,549人,沪牌中标率也从10月的12.7%跌至7.8%。随着拍牌人数的走高和中标率的走低,上海“禁外令”以一种间接但不可阻挡的方式,将更多意向车主推向了新能源汽车市场。
斑窥一豹,这种来自市场的利好和趋势,无可避免的也将成为得意者的土壤,失意者的怅惘。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一则关于副部朱芝松被查的消息引起了广泛关注,据报道,朱芝松因涉及某些...
百名英国女性声称因长期使用强生爽身粉而患上癌症,这一事件不仅引起了公...
更换遥控器钥匙的电池。航海家电动尾门就是汽车的电动后备箱,发现电动尾...
亲爱的朋友们,今天我们来聊聊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初次登记结婚有150...
Hello大家好,欢迎来到小蚊子聊车!今天为大家带来2020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