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国内汽车市场迎来近三十年来首次负增长,而新能源汽车则实现了逆势增长。这离不开国家各部委和地方政府积极行动,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机制,推动了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
然而,随着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的日渐增加,召回逐渐成为消费者较为关心的话题。
与新能源汽车逆势增长截然相反,据国家质检总局的召回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乘用车市场累计被召回车辆达到275.29万辆,相比去年同期下降42.96%,而新能源汽车召回数量则呈现增长态势。
上半年召回近3万辆
较去年同期上涨近一成
今年上半年,中国新能源乘用车汽车共累计发生了9起召回事件,涉及29976辆车,较去年同期上涨近一成。
其中,1月18日,特斯拉宣布召回1.41万辆Model S,位居新能源汽车召回榜首;同日,奇瑞瑞虎3xe纯电动汽车以约0.86万辆的召回量紧随其后;6月27日,因动力电池包存隐患,蔚来发起国内造车新势力的首例召回——召回0.48万辆ES8汽车,召回数量位于今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单次召回量排名第三位。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召回数量已达到其面世以来交付数量的三分之一左右。
电池问题成重灾区
今年上半年因为电池原因导致的新能源汽车召回案例已有三起,涉及召回车辆为6217辆。即所召回的每5辆车中,就有一辆是电池存在安全隐患的。
新能源汽车自燃起火,绝大部分原因是因为电池问题。根据官方机构统计,2018年我国新能源汽车起火事件至少发生40起。而今年以来,新能源汽车起火事件依然频发,其中因电池安全而引起的召回较2018年明显增多。
4月,上海徐汇一小区地下车库一辆特斯拉ModelS型汽车在静止停车状态底盘冒烟,这已经不是特斯拉第一次在静止状态下发生自燃。而备受关注的中国造车新势力蔚来,4至6月,旗下车型ES8连续出现三起冒烟、起火事故。
为此,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近期针对起火车辆开展了现场调查等工作,受调查影响,蔚来汽车于6月27日主动发布了召回公告,对动力电池包搭载规格型号为NEV-P50模组的4803辆ES8采取免费更换改进动力电池包的召回措施,以便消除安全隐患。
6月17日,工信部发布了《关于开展新能源汽车安全隐患排查工作的通知》,要求企业对新能源汽车开展自查,并表示将对存在未按要求开展排查、虚报瞒报、弄虚作假等问题的企业进行严厉处罚。
这是自去年9月份先后印发《关于开展新能源客车安全隐患专项排查工作的通知》和《关于开展新能源乘用车、载货汽车安全隐患专项排查工作的通知》以来,工信部下发的第三份关于新能源汽车安全隐患排查的文件。
工信部的出手,也将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健康发展起到推动和促进作用。
电池安全究竟如何保证?
近年来,补贴政策将整车续航里程、电池能量密度作为重要的指标,目的是想要实现与传统汽车性能的比肩,但这也导致一些企业片面追求超高能量比,或加大电池包使用。与此同时,为缩短充电时间,又追求采用大功率的快充技术,这不仅使得成本提高,同时也增加了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
电池安全问题是电动车最大的安全隐患的来源之一,所以对于国内厂商来说,是否可以在电池领域能够进一步的去深耕,在电池的安全管理以及成本的控制、安全设计方面进一步加强,而非片面追求高性能指标,才能够保证消费者的出行需求和使用安全。
在安全性方面,有个例子不得不提,即日产聆风。不久前,日产汽车副社长坂本秀行刚刚抛出一组亮眼的数字:截至2019年5月,日产聆风全球累计销量达41.5万辆,若以每辆车搭载192-288个电芯来计算,这些车共计搭载电芯的数量超过8000万个。而这款全球累计销量最高的纯电动车型,在销售的九年时间里,还未发生过一起电池起火事故。
实际上,日产能够达到上述成绩很大程度在于产品战略的“保守”。与很多国产车型相比较,无论是聆风还是轩逸·纯电续航里程都偏低。虽然日产聆风的电池包比其对外宣布的要大,且续航里程也能够更高一些,但其选择是的“锁住”部分电池,保证电池永远处于可控,且不会过充、过放状态,这也是其提高安全性的法宝之一。
编辑:小花
作者:王钊
8月20日下午,一段领克新能源车在车库冒烟自燃的视频在微信群被大肆转发。所幸的是,车子只是冒烟,没有起明火,也没有人员伤亡。
因为这是领克新能源车第一起自燃事故,所以此次事件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可以借此了解吉利混动的技术状态,以及可能的缺陷。
1、为什么冒烟,不自燃?
据其它媒体报道,涉事车型是领克01PHEV劲Pro,是吉利和沃尔沃旗下的CMA平台的首款插混车型,其搭载的动力电池包属于三元锂软包电池,电池容量为9.4kWh,并不大。
另外,该电池包由浙江衡远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提供,而衡远的技术来源是LG化学。凭借国产Model?3的爆发,LG化学的市场份额也水涨船高,已经击败宁德时代成为动力电池新的老大,所以它的电芯品质是有一定保障的。
我们查阅发现,该电芯为NCM424+LMO的化学体系,相较目前主流的523、622和811,该电芯的镍含量并不高,显现CMA对电芯选取保守的一面。
说完这款车的技术状态,我们再看此次事故。从视频对话来看,拍视频的正是该领克新能源车车主,而从车主的描述中,我们获得了一个关键信息——车子当时在充电。
是的,这是一起因充电引发的自燃案例。一般充电自燃是因为过充导致热失控,而之所以热失控,是因为BMS功能失效。
BMS功能失效有两种原因,要么是BMS自身故障,要么是其它器件发生故障,进而影响到BMS的正常充电功能,才导致充电失控。至于此次是哪种,我们只能等官方调查结果通报。
好在,此次热失控并没有引发火灾,而是冒烟。造成这种现象的背后,我们分析主要跟电池种类有关——软包电池,其有一定失控膨胀冗余,而且是低镍、低容量三元锂,所以此次自燃的结果整体并不严重,只是冒烟,而未见明火。
2、到底是个例,还是设计BUG?
尽管只是冒烟,避免了一场火光滔天的自燃,但是此次事故依然值得领克注意。
因为,这起自燃的特殊之处在于,这是领克新能源车的第一起自燃事故,这到底是个例?还是普遍现象?同时,因为01PHEV是来自CMA平台,这对领克,甚至沃尔沃的其它类似车型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据欧阳明高院士的统计,在新能源车各种自燃场景中,充电自燃占比最高。但是,就以往自燃案例来看,自燃的车型往往是纯电动车,因为电池容量更大,控制起来更为复杂。
领克01PHEV则是一款插混车型,此次发生充电自燃,在自燃案例里面非常少见,如果没有做私人改装,说明这套系统是存在设计缺陷的。如上文分析,问题出在BMS。为什么BMS会失控?这就是问题的关键,也是领克此次需要调查出来的。
其实,有吉利和沃尔沃双方的技术背景,CMA平台的整体技术水平还是比较扎实的,但如今发生这样的充电自燃情况,也反馈出双方在开发插混技术上定然存在漏洞,不管是供应链质量管控,还是设计缺陷等,都有可能。
尽管这套系统可能存在安全设计问题,但有些技术状态还是不错的,比如选配低电量软包电池。试想,在此次事故中,如果是方壳电池会怎样?
从两分多钟的视频时长来看,说明此次冒烟时间并不短,方壳电池没有软包电池那么大的张力,也许就自燃了。从这里能看出软包电池的好处,毕竟冒烟比直接烧掉损失少得多。(完)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一则关于副部朱芝松被查的消息引起了广泛关注,据报道,朱芝松因涉及某些...
百名英国女性声称因长期使用强生爽身粉而患上癌症,这一事件不仅引起了公...
更换遥控器钥匙的电池。航海家电动尾门就是汽车的电动后备箱,发现电动尾...
亲爱的朋友们,今天我们来聊聊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初次登记结婚有150...
Hello大家好,欢迎来到小蚊子聊车!今天为大家带来2020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