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新能源工作艇(如果交通艇的工作人员下海谁担责)

2024-03-11 8:21:20 问答 灏煜

如果交通艇工作人员下海的话由工作人员派出单位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负责。

海上交通安全法第十六条: 国务院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有关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船员境外突发事件预警和应急处置机制,制定船员境外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船员境外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由船员派出单位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负责,船员户籍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予以配合。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外国使馆、领馆和相关海事管理机构应当协助处置船员境外突发事件。所以,如果交通艇工作人员下海的话由工作人员派出单位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负责。

新《海安法》明确了中国籍国际航行船舶取得海事劳工证书应当符合的条件,这是我国履行《2006年海事劳工公约》对国际航行船舶取得海事劳工证书的制度性安排,满足了公约要求成员国以法律形式规定国际航行船舶需持有海事劳工证书的规定。

潜艇工作人员在水下最长可以呆多长时间?

常规潜艇在水下潜伏的时间很有限,一般需要在夜晚上浮,启动柴油机给蓄电池充电。不用考虑潜艇工作人员在水下最长可以呆多长时间这个问题。当核潜艇出现以后,使得潜艇几乎拥有了无期限的潜航能力。理论上在海平面以下想待多久就呆多久。那么核潜艇在水下的最大潜航时间就取决于潜艇乘员心里与生理的承受能力了。核潜艇最长能在水下呆多久呢?美国的核潜艇的最长极限航行时间纪录为84天,我国的核潜艇曾经创下了在水下航行90天的极限航行记录。

以上记录都是在极端测试条件下刻意创造的记录。核潜艇在实际作战与巡逻中是不会潜航这么长时间的。在水下那样一个密闭的环境中,人工营造的生活环境呆久了会对艇员的生理与心理健康会造成损害,直接影响到潜艇的作战能力。核潜艇在水下的潜航时间一般不超过14天。在尽量安全的情况下,浮在水面上让每个艇员能轮流出舱呼吸一下新鲜空气。这有点像监狱里的放风。

随着技术的进步,有些常规潜艇由于采用不依赖空气AIP动力装置和用锂离子电池取代铅酸蓄电池等新技术,其水下最大潜航能力已经能够接近14天。看来,现代常规潜艇水下最大潜航能力以14天为目标设计是合情合理的。这样既考虑到了蓄电池和斯特林发动机等技术设备的承受能力,也兼顾到了潜艇上作战人员的心理与生理的承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