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安徽?
鸟瞰中国
安徽是藏于“鸡腹”的宝瓶
宏村 by 剑心
壹
安徽不长,南北不过570公里,却横跨黄河、淮河、长江和新安江---钱塘江四大流域;安徽有容,东西仅450公里,却装得下奇幻黄山、绵延大别山和浩瀚的巢湖。
罗素说:“参差不齐乃是幸福本源。”巨大的跨度,带来巨大的差异。迥异的风土人情、地理风貌、饮食口音,在这片土地上杂融共生, 安徽是个包罗万象、包容并蓄的幸福之地。
合肥,养人之城。by手潮
你以为它是没有故事的小透明?但安徽远比你想的更精彩。一个“徽”字,抬头是山,低头有水,左右人文相映。抬头看山,山是黄山、九华山、齐云山、天柱山、琅琊山;低头有水,水是温柔的新安江,是浩荡的长江、淮河,是渔歌唱晚的巢湖。
巢湖by剑心
人文璀璨,淮北平原、江淮丘陵、皖南山区,分别孕育源远流长的淮河文化、皖江文化、徽州文化。
老子、庄子、管仲、曹操……“淮河流域,阳开阴合,为我国数千年来政治史的中心,其代产英雄,龙跳虎卧,为吾国数千年人物史的代表。”梁启超这样总结。安庆的桐城派则自明清蔚为大观,引领文坛300年。再往南,“天下文人半徽州”,朱熹、戴震、胡适是徽州文人的杰出代表。
庄子祠 (资料图)
这片土地,自古就多有勇立潮头、引领 社会 进步的智者、闯将!40年多前,安徽凤阳小岗村,18位农民搞起“大包干”,拉开了农村改革开放的序幕。如今这里拥有100多所高校、3000多家科研机构。创新,成为新时期安徽的显著标签。
安徽大学by手潮
安徽在哪里?
皖北良田万顷,但在北方人眼中,安徽在南方;皖江两岸鱼米之乡,更不消说婉约徽州,梦里山水,但在南方人眼中,安徽又在北方。或许你曾笑称它“不东不西不南不北”。但现在,它的“ 可东可西可南可北 ”正被津津乐道。
庐江县棋盘村,水稻与莲藕轮作。 by 左学长
近年的中国经济版图上, 安徽是当仁不让的黑马,是最具活力、发展速度最快的省份之一。 它的面目也越来越清晰——长三角的有机部分。
从沪苏浙+皖,到沪苏浙皖。从不东不西不南不北变可东可西可南可北。从没有存在感的小透明到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 汽车 和智能网联 汽车 、新材料、人工智能的领军者,安徽的奔跑速度像它四面八方铺展的高铁网一样迅捷。
建省300多年,平淡了95%以上的岁月,却在5%的时间里一鸣惊人。安徽,是如何做到的?
是时候打破刻板印象,去认识这个宝藏省份了!
贰
“远亲不如近邻”“独木不成林,一花难成春”“上下同欲者胜”……这些俗语用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甚为贴切。
2018年11月5日,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并上升为国家战略。从此,长江蜿蜒向洋,沪苏浙皖齐心,乘风破浪,奋楫在新时代改革开放前沿。
开通13条省际毗邻地区公交客运线路,合肥与长三角8个城市地铁乘车“一码通行”。杭黄高铁、滁宁城际铁路……架桥修路,拉近的不仅是距离。
芜申运河芜湖主城区长江出口段船行如梭。(资料图)
不久前,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建设推进会召开,一石激起千层浪,让“皖北振兴”的口号响彻江淮。今年前8个月,沪苏浙在皖投资在建亿元以上项目3100个,实际到位资金5783.4亿元,同比增长28.1%,占全省比重56.3%。其中,上海在皖投资增幅达到42%。
投我以桃,报之以李。与强者共舞,安徽不是被施予者。 安徽是重要的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皖南的金属矿产、皖北的煤矿为长三角发展提供了源源不竭的动力。
蒙城县李大塘村,上海市外蔬菜主供应基地。
如果说,自然资源丰富是安徽天生的好底子,不足为荣;从18个红手印说起,敢为人先就是安徽与江浙沪并肩而立的底气。 中科大、京东方、蔚来……扬皖所长,作为全国新兴的工业和 科技 大省,安徽已牵头成立了长三角G60科创走廊机器人、通航、环境产业技术创新(人工智能)等多个产业联盟。
科大讯飞的语音机器人。(图自视觉安徽)
风起云天,潮涌东方。沪苏浙皖,以占全国4%的国土面积、不到10%的人口,创造了占全国近1/4的经济总量,是我国经济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
如今,在长三角, 41个城市实现医保“一卡通”,联网定点医疗机构8200余家,116项政务服务事项可以跨省通办,身份证、驾驶证等30类电子证照实现互认应用……曾经壁垒森严的交界地被全方位打通,从人们看得见、摸得着的交通、医保、教育,到看不见的制度协同、联手、重建,一体化红利持续释放,惠及四地百姓。
长三角“一网通办”。(图自视觉安徽)
并肩同行,我们有理由相信,更多精彩正在发生。
叁
经济强不强,GDP最直观。
今年前三季度安徽GDP规模3.187万亿元,同比增量超过4000亿元,经济增长快于全国。两年平均增长6.3%、比全国快1.1个百分点。
清晨的黟县柯村by水从泽
从“总量居中、人均靠后”到“总量靠前、人均居中”,这是经济快速发展的五年。
五年来,安徽制造业增加值迈上万亿元台阶,首次入围全国制造业十强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指数居全国第7、中部第1位。五年来年均增长8.1%,居全国第3位。以集成电路、新型显示、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芯屏器合”产业体系已成为安徽的崭新名片。
皖产77GHz毫米波芯片。(图自视觉安徽)
紧跟数字经济发展大潮,2020年安徽数字经济规模达11202亿元,同比增长约11%,增速排名居全国第9位,连续3年增速保持10%以上。
“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作为粮食主产省份,我省粮食生产实现了 历史 性的“十八连丰”。稻米、小麦、玉米、生猪、家禽、蔬菜、茶叶、中药材……一个个千亿级绿色食品产业正在打造。今年上半年全省农产品加工产值增幅为15.4%,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9.7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7个百分点。
丰收(图自视觉安徽)
合肥、芜湖、蚌埠三地自贸试验区设立1年有余,交出一份“皖美”年考卷。今年前8个月,自贸试验区内实现进出口976.6亿元,以不到全省千分之一的面积,贡献了全省22%的进出口额、10%的外商直接投资。“后来者”追赶领跑,安徽正以更开放的姿态拥抱世界。
芜湖中转港口(图自视觉安徽)
尝 美食 、换家电、游四方……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愈发明显。前三季度,安徽省 社会 消费品零售总额15981.8亿元,同比增长22%,高于全国5.6个百分点。
经济发展,不是能一句话概述的事。我们往往会用更朴实的话表达:“这几年变化太大了!”外省人常会说:“安徽这几年发展不错。” 从默默无闻的“小透明”,到以黑马之姿让众人侧目,被戏称为“风投高手”。说到底,是经济发展了,咱腰杆子挺起来了!
肆
毛豆腐、臭鳜鱼、虾子面、淮南牛肉汤……从山野、河湖到餐桌、舌尖,物产让味蕾得到抚慰,人们也通过食物一次次深入感知着这片地域的美好生活。
徽菜代表——臭鳜鱼 (资料图)
吃徽菜,品味烧炖蒸煮的鲜香入味;住民宿,体验三雕艺术的绝妙之美;听一曲,在黄梅调中感受徽风皖韵。
安徽的乡村 旅游 火了,农村的产业链被不断延长,百姓的“钱袋子”跟着鼓起来了。
农村居民收入由2015年的10821元增加到2020年的16620元,5年增加5799元,每年跨过一个千元台阶。
小岗村分红by 史力
更遑论,脱贫攻坚的累累硕果。
建档立卡484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3000个贫困村全部出列,31个贫困县全部摘帽,大别山等革命老区、皖北地区和沿淮行蓄洪区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彻底解决。
绩溪县上胡家村,农民靠山核桃脱贫致富。 by 史力
有金山银山,还要留得住绿水青山,记得住乡情乡愁。放眼江淮,农村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过去的五年里,“三大革命”让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超过85%,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覆盖了所有行政村。
建设的7.2万公里“四好农村路”,让出村返乡的道路越来越顺畅。
黄山市灵山村乡村公路by潘成
而过去的5年,也有数百万安徽人沿着熟悉的道路,离开熟悉的村庄,一头扎进陌生的城市。
城市也反馈予他们足够的温暖。过去的5年里,111.73万户居民享受公共租赁住房保障,城镇低保、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基本实现依申请应保尽保,保障对象中新市民群体占比达43%。
合肥市蜀山区悠然居公租房小区。(图自视觉安徽)
温暖人心的,不仅有硬件,还有教育、医疗、环境等。
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进步程度全国排名第8,192所省级示范高中实现县(市、区)全覆盖,全省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在园幼儿比例达75%。
全省居民主要 健康 指标优于国家平均水平,“15分钟就医圈”基本形成,百姓 健康 获得感不断增强。
2020年全省PM2.5年均浓度为39微克/立方米,比2015年下降25.0%;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82.9%,比2015年提高5个百分点。
人是发展的尺度。发展得如何,最终要看百姓过得好不好。 安徽在创造美好生活中已经开足马力。
美好生活,正在时光中氤氲。
伍
先别说你来过安徽,几年不见,这个地方,你都不敢认!
以梦想为盘,创新为桨, “土里土气”的江淮大地变得“科里科气”。
今天,是一个凭借 科技 创造的新时代。
2020年,安徽区域创新能力排名居全国第8名,全省区域创新能力连续9年位居全国第一方阵。
在“江淮”“奇瑞”基础上,新集聚了大众(安徽)、蔚来 汽车 、比亚迪等领军车企,初步构建了整车—电池—电机—电控的全产业链,正聚力打造新能源 汽车 和智能网联 汽车 世界级产业集群。
蔚来新能源 汽车 生产线(图自视觉安徽)
量子通信(图自视觉安徽)
大科学装置,国之“重器”。在合肥,大科学装置数居全国前列并呈集群发展之势———全超导托卡马克装置性能不断提升;合肥同步辐射光源实现恒流运行,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稳态强磁场实验装置磁场强度达42.9T、位列世界第二。
作为智能语音和人工智能行业的龙头企业,科大讯飞树立起人工智能发展史上多个里程碑。
管中窥豹。2019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首批66个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合肥人工智能产业集群榜上有名;不久前,人工智能产业又被安徽明确为“十四五”时期重点发展的十大新兴产业之一。
超薄玻璃(图自视觉安徽)
无数微小浪花,汇成壮阔波澜。以“芯屏器合”为标识的新兴产业形成体系、以新型“铜墙铁壁”为代表的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以“大智移云”为牵引的数字经济在安徽蓬勃兴起。
科技 创新,总是带给我们无限遐想与期望。哈佛大学教授史蒂芬平克在《当下的启蒙》一书中提出: “谁也不用质疑人类文明最辉煌的是哪个时期,答案肯定是今天这个时代。”
坐拥多重国家战略政策利好、多个“国字号”平台聚集优势,安徽正加速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 科技 创新策源地”,源源不断地把 科技 创新这个“关键变量”,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
沈从文说:“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
是的,现在的安徽就在最好的“年龄”。走遍大江南北,看尽世间繁华,它仍然是无数安徽人心中的NO.1。
出品 | 安徽日报东篱工作室
监制|顾群
策划/图文|彭园园 何珂 史力
头图制作|董一帆
编辑|杨飞 朱芳
就在前几天,大众汽车与中国安徽两家企业的大手笔合作成为两会后的重大新闻。为了完善产品+电池的产业链布局,大众集团先后在两天时间内安排了21亿欧元的投资。其中,10亿元欧元购入安徽江淮汽车集团控股有限公司50%的股份,并增持江淮大众股份至75%;11亿欧元获得电池生产企业国轩高科26%的股份。
从此之后,“大众-江淮-国轩高科”联盟正式形成。有人说,比起大众在明处构建新能源帝国,安徽省则在暗处下一盘汽车大棋。
>90万辆
关于安徽省在汽车产业方面的野心究竟有多大,看一组数字便可得知。今年4月份,安徽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对外发布《2020年安徽省汽车和新能源汽车发展工作要点》,《要点》指出安徽将围绕汽车“五化”(轻量化、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发展方向,推进传统汽车改造升级,提升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水平,加快智能网联汽车发展布局,推动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当然以上都是官话套话,《要点》中重点指出2019年安徽省生产汽车达到90万辆以上,汽车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2500亿元左右,新能源汽车产销量继续保持全国前列。
从这一发展目标来看,在推动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上,做大做强安徽汽车产业,被再次提上了日程。
为了达到目标,合肥市与蔚来签署了框架协议。根据投资协议,合肥建投、国投招商等战略投资者以及安徽高投将向蔚来中国投资70亿元人民币。蔚来将向蔚来中国投资42.6亿元人民币,投资完成后,蔚来将持有蔚来中国75.9%的控股股份,战略投资者将合计持有24.1%的股份,而蔚来汽车海外业务及零部件业务并不包括在内。
当然,这70亿元投资只是落户合肥的“第一步”。在这背后,是合肥市乃至安徽省的战略转身,家电产业是合肥传统优势产业之一,当下发展遇到瓶颈期,而新能源汽车正是绝佳的替代产业。
放眼来看,拥有奇瑞和江淮的安徽省,虽在商用车行业有着深厚基础,但论及乘用车领域,无论是拥有一汽、东风、长安三大“央企”的吉林、湖北、重庆,还是拥有北汽、上汽、广汽等地方国企的北京、上海、广东,安徽的两家车企在规模和影响力上都略显不足。
不过,作为曾经的自主品牌龙头,奇瑞目前正在“混改”助推下迎来厚积薄发时刻。2019年,奇瑞累计销量74.5万辆,同比微降0.9%,大幅领先市场整体;其自主品牌销量更是达到63.91万辆,同比逆势增长6.9%,瑞虎8、艾瑞泽、捷途X70等车型销量纷纷暴涨,让人看到了奇瑞重拾自主“带头大哥”地位的决心。
江淮汽车在乘用车领域虽未曾创下奇瑞当年的辉煌,但能否依托合肥乃至安徽全省之力、借鉴奇瑞成功之道、并通过引入蔚、大众实现逆袭,最终与奇瑞汽车“双剑合璧”,将安徽打造成更具实力的汽车工业大省,值得憧憬。
“大安汽”雏形显现
此次促成大众增资江淮,安徽省很大程度上是看中了大众集团的电气化战略布局和技术优势。引进像大众这种体量的强势外资车企,可以在时间上迅速促进安徽当地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迅速发展。
安徽在新能源汽车产业上起步较早,并且构建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目前,安徽省新能源汽车生产及销售量目前占全国整体市场的近13%。但是,安徽汽车产业近年来的成绩并不太理想,2019年全省的汽车产量仅为77.6万辆,占全国的3.6%。要知道,在周边的兄弟省市中,上海市和湖北省去年汽车产量均超过了200万辆,浙江省也已经站在了100万辆的门口,传统汽车产业竞争格局基本确定,安徽省只有通过加快布局新能源汽车产业,来实现“换道超车”。
从目前的进展来看,除了大众、江淮、蔚来、奇瑞之外,同属安徽系的汽车企业中,华菱星马也在5月22日盘后发布了控股股东拟转让所持公司15.24%股份的公告,目前的“接盘者”很有可能是目前中国汽车企业的排头兵——吉利集团。吉利集团更是中国目前最具活力、国际影响力也最大的民营汽车企业之一。
不仅企业实力雄厚,而且安徽省在科研实力上也一点不差。目前,安徽拥有江淮汽车、奇瑞汽车2个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江淮汽车、奇瑞汽车、华菱汽车、中鼎股份、全柴动力、国轩高科6 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还有奇瑞汽车国家节能环保汽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淮汽车国家电动客车整车系统集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电动客车整车系统开发与应用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等,行业内拥有一大批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此外,中国科大、合工大、中科院合肥物质院、中电38 所等一大批高校院所,有力支撑着安徽汽车产业创新发展。
在支持研发创新方面,2019年,安徽实施新能源汽车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技术创新工程。对经审核认定的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项目,给予承担单位投入最高50%的补助,单个项目补助金额最高3000万元。
直播车市
在这场关乎未来能否做大做强安徽汽车产业的赌注中,大众、江淮、蔚来可以说站在了同一战线上。未来,包括吉利在内的这四家车企将在安徽省国资牵引下,担起安徽汽车产业转型升级,以及向高质量方向推进的重任。由此来看,“大安汽”雏形已然显现。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国家发改委日前联合印发《关于支持四川、安徽建设国家检验检测高技术服务业集聚区的函》,明确支持安徽省建设国家检验检测高技术服务业集聚区。 近年来,安徽省新兴产业成长迅速、检验检测初具规模、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在此背景下,2018年,安徽省启动国家检验检测高技术服务业集聚区(安徽)(以下简称集聚区)创建工作。
集聚区采取“一区三园”的模式,分别在合肥、芜湖、蚌埠三市选址建设。所在区域覆盖皖中、皖北、皖南地区,跨皖江城市带、合肥都市圈、沿淮城市群,是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安徽推进“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国家重大战略实施的重要地域,拥有产业、科研和区位优势。
集聚区以检验检测、标准计量、认证认可为核心功能,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生物医药、集成电路、智能制造、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检验检测服务,辅助发展检验检测技术研究和仪器设备研发制造,配套发展司法鉴定服务、技术服务、信息服务、企业孵化、培训咨询等服务功能,搭建促进检验检测认证机构体制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服务模式创新的平台,打造以检验检测全产业链为主体的现代高技术服务业集聚高地。
2019年5月,市场监管总局组织专家赴安徽省,对申报的集聚区进行了评估。评估组通过听取汇报、审核资料、实地考察等形式,高分通过安徽省申报集聚区建设。
集聚区的获批成立,有利于充分利用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地理位置、产业基础和政策环境,吸引长三角、全国乃至全球检验检测服务机构集聚安徽,带动安徽省检验检测服务业发展; 培育壮大检验检测服务业规模,提升检验检测全产业链服务能力,创建安徽省检验检测服务业品牌,打造检验检测高技术服务业发展引领区、改革创新先行区、服务五大发展示范区。
下一步,集聚区将加快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等建设项目,同步建立集聚区服务机制;搭建公益性检验检测公共服务平台;打造一批自主创新能力强、检验检测水平高、处于行业领先地位的大型龙头企业;加大招商力度;创建知名品牌,增强计量标准、检验检测和认证认可等质量技术基础集成服务能力,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市场监管、发展改革等有关部门,将密切配合,加强对集聚区建设的统筹协调和督促管理,紧密围绕地方产业经济特色,进一步完善创建工作方案,细化相关措施,出台支持检验检测产业发展的激励政策,共同推进集聚区建设。
蚌埠发展如此迅速,为蚌埠加油点赞!趁着势头,买房正此时, 沁雅大成天下 项目位于城南新区,地段优, 16#、17#、20#、21#少量房源在售, 洋房 建筑面积约119-144㎡,高层建筑面积约99-123㎡,新品即将加推! 详情请咨询:400-819-8494 转 893
一则关于副部朱芝松被查的消息引起了广泛关注,据报道,朱芝松因涉及某些...
百名英国女性声称因长期使用强生爽身粉而患上癌症,这一事件不仅引起了公...
更换遥控器钥匙的电池。航海家电动尾门就是汽车的电动后备箱,发现电动尾...
亲爱的朋友们,今天我们来聊聊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初次登记结婚有150...
Hello大家好,欢迎来到小蚊子聊车!今天为大家带来2020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