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力拓新能源(连续三年超10亿吨的中国钢铁行业未来十年之路)

2024-02-28 10:36:15 问答 姨萱

——预见2022:《2022年中国钢铁行业全景图谱》(附市场现状、竞争格局和发展趋势等)

行业主要上市公司:目前国内钢铁行业的上市公司主要有宝钢股份(600019)、河钢股份(000709)、沙钢股份(002075)、鞍钢股份(000898)、安阳钢铁(600569)、山东钢铁(600022)、华菱钢铁(000932)、马钢股份(600808)、本钢板材(000761)、包钢股份(600010)等。

本文核心内容:钢铁行业产业链、钢铁行业主要政策规划、钢铁行业竞争格局、钢铁行业发展前景及趋势。

行业概况

1、定义

钢铁行业,即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是以从事黑色金属矿物采选和黑色金属冶炼加工等工业生产活动为主的工业行业,包括金属铁、铬、锰等的矿物采选业、炼铁业、炼钢业、钢加工业、铁合金冶炼业、钢丝及其制品业等细分行业,是国家重要的原材料工业之一。此外,由于钢铁生产还涉及非金属矿物采选和制品等其他一些工业门类,如焦化、耐火材料、炭素制品等,因此通常将这些工业门类也纳入钢铁工业范围中。

2、产业链剖析

钢铁行业按产业链来看。钢铁行业的上游分为原材料和其他相关,其中原材料占钢铁行业成本的七八成,主要为铁矿石采选及燃料制备,其中铁矿石占到了钢铁(普钢)成本的40-55%(随矿价成本波动而有变化)。由于铁矿石占据钢铁行业的主要成本,因而钢铁行业的经营受上游价格变动的影响较大。目前这一领域领先的企业有在原材料供应领域,我国铁矿石供应主要来自进口,代表供应商有巴西淡水河谷、澳大利亚必和必拓、英国力拓集团、澳大利亚FMG、英美资源集团等。

在燃料供应领域,我国钢铁制造所需煤粉及焦炭国内供应充足,其中煤粉供应代表企业有中国神华、中煤能源、山煤国际、阳泉煤业、兖州煤业、冀中能源等;焦炭供应代表企业有山西焦化、美锦能源、安泰集团、开滦股份、西山煤电、陕西黑猫、宝泰隆等。

钢铁行业产业链中游主要是粗钢制造以及各类钢材产品的生产制造,目前,我国钢材产品主要包括螺纹钢、线材、冷轧/热轧板卷、涂镀层、中厚板等。

随着钢铁产业发展走向成熟和饱和,由于新进入者的减少加上行业内部的兼并重组,行业集中度会迅速提高。随着兼并重组的重新推进,我国钢铁工业的产业集中度将显著提高,对企业和产业竞争力的提升作用更加明显。目前,我国钢铁制造领域代表企业有中国武宝、河钢集团、首钢集团、鞍钢集团、本钢集团、沙钢集团等。

钢铁行业的下游为钢铁应用领域。钢铁工业发展水平如何,历来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我国钢铁产品广泛应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房屋建设、机械行业、汽车行业、家电行业以及造船行业。在我国种类繁多的钢材产品中,建筑钢材的产量占据着半壁江山。钢铁行业具体产业链布局如下图:

行业发展历程:行业处在突飞猛进阶段

自建国以来,我国钢铁行业共经历了五个成长阶段。1949-1957年为我国钢铁工业的逐步恢复阶段。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对已有的钢铁企业进行接管。1953年至1957年,钢铁工业大规模投资建设,改扩建武钢、鞍钢和本钢的等8个重点钢铁项目;1958—1965年为我国钢铁工业的迅速发展阶段,至1965年,我国钢铁工业不论在钢产量还是钢品种上都达到了历史最好水平;1966-1991年,在改革开放前期我国钢铁工业也经历了较快的发展,至1991年,我国钢铁工业的出口金额增长到13.87亿美元,比1977年的增长了11.2倍;铁矿石进口量增加到1903万吨,比1977年增长6.3倍。1992—2009年我国钢铁行业发展加速,产业结构调整开始布局。1996年我国钢产量突破1亿吨,占世界钢产量的13.5%,成为世界第一大钢铁生产国;2008年,我国颁布了《钢铁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决定以控制总量、淘汰落后、企业重组、技术改造、优化布局为重点,着力推动钢铁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2010年-至今我国钢铁工业去产能效果显著,“十二五”期间,钢铁工业共淘汰炼铁产能9089万吨、炼钢产能9486万吨;“十三五”期间,钢铁工业累计压减粗钢产能1.5亿吨以上;“十四五”期间,我国钢铁工业仍进一步优化原料、能源和工艺结构,节能减排,推进低碳发展。建国以来我国钢铁行业发展历程如下:

行业政策背景:政策加持,鼓励行业转型升级

钢铁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是建设现代化强国的重要支撑,是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领域。为推动钢铁行业绿色低碳发展,近年来有关部门制定并持续完善钢铁行业法律及行政法规,进一步规范了钢铁企业的生产经营行为。总体上看,我国钢铁行业相关法律及行政法规数量较多且正在不断完善。2020年以来钢铁行业相关法律法规汇总如下:

行业发展现状

1、销售利润率明显改善,行业效益创历史最高

受国民经济整体向好、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2021年钢铁行业效益呈前高后低走势,钢铁行业效益创历史最高。全年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累计营业收入6.93万亿元,同比增长32.7%;累计利润总额3524亿元,同比增长59.7%,创历史新高;销售利润率达到5.08%,较2020年提高0.85个百分点。

2、生铁产量分析

2011-2021年,我国生铁的产量呈波动递增趋势;2020年,中国生铁产量88752万吨,达到近年来的峰值;2021年,中国生铁产量86857万吨,同比下降同比下降4.3%。2022年1-2月受供暖季错峰生产叠加疫情反复等因素影响,全国生铁产量延续下降趋势。2022年1-3月全国生铁产量为20091万吨,同比下降11.0%。

3、粗钢产量分析

我国是钢铁生产和消费大国,粗钢产量连续十几年居世界第一。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1-2021年,我国粗钢产量呈波动递增趋势,2015年,国内粗钢产量80382.5万吨,较2014年减少近2千万吨,此后便持续保持增长,直至2020年增长至106476.7万吨。自2020年底开始,国内围绕双碳和绿色制造等目标,多部门要求坚决压减粗钢产量,在钢铁行业产能置换和信息预警等方面都作了新的部署,致使2021年全国粗钢产量有所下降;2021年全年,我国粗钢产量103524.3万吨,同比下降2.8%,这是我国粗钢产量近6年以来首次实现同比减少。

2022年1-3月份,全国粗钢产量24337.6万吨,同比下降10.5%,2021年同期为增长15.6%。

4、钢材产量分析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1-2021年,我国钢材产量呈波动递增趋势。2021年我国钢材产量133666.8万吨,达到近年来的峰值,同比增长0.6%,增速有较大幅度回落。2022年1-3月,我国钢材产量31192.6万吨,同比下降5.9%。

5、钢铁工业产能过剩压力仍然存在

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对钢铁的需求十分旺盛,钢铁行业自然成为政府大力扶植的对象,这导致了我国钢铁产能急速增加,使得国内钢铁行业陷入了即使供给远大过于需求,但钢铁产量仍持续增长的困境之中。2016年以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钢铁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决策部署,各有关方面持续推进钢铁行业去产能,行业运行和结构调整呈现良好态势,取得了明显成效。以粗钢为例,我国粗钢产能利用率已从2011年的74.8%提升至2020年的98.1%,产能利用率得到显著提升。

但目前行业内一些深层次矛盾尚未根本解决,且随着钢铁行业效益好转,一些地方和企业存在盲目建设钢铁项目的冲动,巩固去产能成果面临新挑战,“十四五”时期,我国钢铁工业仍然存在产能过剩的压力。

注:截至2022年5月7日,国家统计局尚未公布2021年粗钢生产能力情况。

6、钢铁工业产业集中度不高,低于美日韩等国

钢铁行业的产业集中度不高也是中国钢铁行业发展中遇到的一个重要问题。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数据显示,我国前10家钢铁企业粗钢产量占全国比重由2016年的35.9%提升到2021年的41.5%,但整体仍处于较低水平,低于美国、日本、韩国等国。

行业竞争格局

1、区域竞争:河北省是我国第一钢铁大省

从各省份粗钢产量看,我国粗钢产量主要集中在河北、江苏、山东、辽宁个山西等地;2021年河北省粗钢产量22496.45万吨,约占全国总量的五分之一左右,同比下降9.93%,总量接近第二名江苏的近两倍,是我国第一钢铁大省。进入前十的省份还包括江苏、山东、辽宁、山西、广西、湖北、安徽、河南和广东。但是可以看到,这些省份的粗钢产量梯级分布较明显,如排名第十的广东省粗钢产量为3178.33万吨,与河北省的粗钢产量相差19318.12万吨。

2、企业竞争:参与者众多,行业集中度呈上升趋势

目前,我国钢铁行业竞争状况呈现以下2个特征:(1)由于我国钢铁企业数量众多,产能过剩,行业内企业竞争激烈。钢铁行业通过一系列整合后,集中度有所上升。(2)民营钢铁企业以及中小型钢铁企业成为被收购对象,行业集中度趋于上升。目前行业中主要参与者包括中国宝武、河钢集团、沙钢集团、鞍钢集团、建龙集团、首钢集团等。

(1)*代表首钢股份取向电工钢及无取向电工钢合计产量,其余子、孙公司产量均默认为粗钢产量;

(2)截至2022年5月9日,沙钢集团尚未公布2021年粗钢产量数据;鞍钢集团及首钢集团有限公司均未公布2021年粗钢产量及营业收入情况。

注:截至2022年5月9日,除湖南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外,其余钢铁集团均未更新2021年粗钢产量。

“十四五”期间中国钢铁行业发展前景及趋势预测

1、“十四五”钢铁行业发展趋势:持续推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优化产业布局结构

综合钢铁行业节能减排重点规划:“十四五”期间,我国将持续推进钢铁行业的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降低能耗,利好节能减排技术在钢铁行业内的实施和应用;严控新增钢铁产能,利好碳排放控制、污染物排放控制相关企业以及超低排放改造企业;优化产业布局结构,完善市场化机制,利好绿色环保工艺企业和碳排放权交易;提升短流程炼钢比例,推广节能减排技术,利好电炉短流程炼钢,高效精馏系统等技术的实施推广。

2、中国钢铁行业发展前景预测

根据“十四五”规划,“十四五”期间,我国要完成5.3亿吨钢铁产能超低排放改造。“十四五”期间钢铁行业将迎来高质量发展阶段,行业将加速压减环保绩效水平差、耗能高、工艺装备水平相对落后企业的粗钢产量,淘汰落后粗钢产能。据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发布的《2022年我国钢铁需求预测成果》数据预测,2022年我国粗钢产量为10.17亿吨,同比下降2.2%。前瞻根据近年来我国钢铁行业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预计2022-2027年,我国粗钢产量将稳定在10万吨左右的水平;其中,2022-2025年我国粗钢产量将呈逐年递减趋势;2026-2027年,随着我国钢铁产能超低排放改造完成,落后产能基本被淘汰,我国粗钢产量或在现有基础上有所回升。预计至2027年,我国粗钢产量可达到10.6亿吨。

注:2022年数据为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预测数据,2023-2027年数据为前瞻预测数据。

同时,随着行业去产能成果和绿色可持续发展持续推进,预计2022-2027年我国粗钢产能利用率将稳定在98-99%左右的水平;预计至2027年末,我国粗钢产能利用率可达到99.2%。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钢铁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汽车动力电池,宁德CATL依旧强大

本网讯(通讯员 秋白 颜华 谢娆) 8月31日,湘煤楚湘建工集团。一块硕大的电子屏幕实时显示远在陕西省的柳巷煤矿综采综掘井下瓦斯浓度、温湿度和采煤场景。

集控室内身穿工装的工作人员在电脑前轻点鼠标,“乳化泵启动!”“胶带输送机启动!”“破碎机启动!”……

200米长的综采面上,割煤、推溜、成组移架、输送,滚滚“乌金”欢淌着涌向地面。

这是楚湘建工集团托管的省外煤矿的一个工作场景。

截至2021年上半年,楚湘建工集团已成功托管贵州捡材沟煤矿,山西万安煤矿,陕西兴隆煤矿、桑北煤矿、柳巷煤矿5个煤矿托管项目,托管期3—7年不等。目前托管煤矿的产能达480万吨/年。

“托管”,煤矿营运新业态

湖南楚湘建设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是湖南省煤业集团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拥有矿山工程施工总承包一级资质,是全国煤炭行业骨干施工企业。从2018年起,公司矿建施工水平一直稳居全国煤炭建设行业综合实力排行第二名。先后获得全国煤炭行业最高质量奖“太阳杯”奖9项、煤炭行业“优质工程奖”9项。面对近年来矿建增量放缓,市场逐渐饱和,产业链条相对较短等问题,如何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把准高质量发展的主动权和突破点?

转型发展不是喊出来、等出来的,而是干出来、拼出来的。必须做到思想上破冰、行动上突围。楚湘建工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聂秋洪说,“我们要始终坚持从‘一主两翼’战略格局逐渐向 ‘三足鼎立’发展态势不动摇。”

思深方益远,谋定而后动。依托自身优势和湖南能源保障需要,准确预判形势的楚湘公司领导班子,精心谋篇布局,以省外煤矿托管新业务拓展企业发展新路。2020年3月,配备专业人员组建矿山托管专项工作组,2021年6月,正式挂牌成立楚湘建工集团矿山托管事业部。采取主动走出去战略,以西南、西北地区为主战场,围绕专业化、规范化、精细化和差异化“四化”发力,全力进军国内矿山托管市场。抢占全国各煤炭大省的托管高地,全力推动矿山托管产业成为新的支柱产业,培育和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拓展发展新空间。

“融合”,靠大联强新空间

2021年4月下旬,在成功托管多个煤矿项目的基础上,楚湘建工集团参与竞标陕西竹园嘉原矿业有限公司柳巷煤矿整体托管项目。该项目参与投标的单位多达二十余家,不乏有国有大型煤炭生产企业及多家实力雄厚的老牌能源企业,竞争十分激烈。为此,公司领导高度重视,成立专门的投标工作小组,主要领导多次带队赴柳巷煤矿实地考察。在公司领导班子的悉心指导下,项目小组精准研判信息、吃透招标文件,高质量编制出商务文件、技术文件和报价文件。6月1日,公司凭借多年的市场开拓经验,精准定位,同时以过硬的技术与管理水平赢得业主高度信任,在此次公开招投标中脱颖而出,一举中标。

据了解,柳巷煤矿设计生产能力120万吨/年,目前正在申请扩能至240万吨/年,综放工作面平均煤厚高达10.5米,赋存条件好,隶属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中国华能集团。此次合作是资源、资金、管理、技术以及团队的强强联合,对提高柳巷煤矿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有着巨大的助推作用。楚湘建工集团秉承“干一项工程、交一方朋友、创一流业绩、树一座丰碑”的品牌理念,在收到中标通知书后,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完成了人员组建、队伍进场、手续交接等工作,致力打造央地合作的典范。

接管后,公司聘用当地原去产能矿井的30余名安全员、瓦检员、绞车工、放炮员等特殊工种,边复训边开展井下检修维护工作,为矿井尽快恢复正常生产运营赢得了宝贵时间。根据矿井的实际情况,优化了采掘方案和劳动组织,托管团队提前完成隐患整改和井下检修维护工作,仅用45天迅速实现正常生产。

央企和国企快速融合之路进展顺利。楚湘建工集团以整建制队伍、技术和管理优势为柳巷煤矿的发展注入了一剂“强心针”。“柳巷煤矿给榆林市的煤炭企业带了个好头,此次成功合作后,市里将推动更多的煤矿接受托管,帮助他们走出困境、创造效益,造福当地经济,促进 社会 发展。”陕西省榆林市煤炭局长说。

“算法”,矿山湘军新品牌

推动托管煤矿向智能化、现代化、标准化发展,楚湘建工集团的“算法”是深化改革、技术创新。目标锚定的是省外煤矿“托管”高产高效年千万吨。

以托管陕西省韩城桑北煤矿为例。初期,由于桑北煤矿为新建矿井,建设期间项目部众多,人员复杂,托管后各施工队伍沟通困难、各项工作衔接难度大,且矿井基础资料薄弱,在安全生产管理上与楚湘集团的管理模式存在很大差距。怎么破局?

结构调整做“减”法:及时将楚湘建工集团先进的安全管理理念、体制、机制带到桑北煤矿,着重从体制机制改革、劳动用工管理等方面推行实施“扁平化”管理,把降本增效压缩到极致,走精干高效之路。在人员使用上,坚持“一岗多责、身兼数职、兼并代转”,打破工种岗位、能力身份界限,全力打造“复合型人才”;本着“一线高效、二线精干”的原则,定岗定编定员;对采煤实行吨煤单价计件工资制,掘进实行米单价工资,减少窝工、杜绝无用工,提升工作效率;强化材料管理、修旧利废管理,压缩非生产性支出,减少不必要的投入。一系列改革举措为深化改革“铺路架桥”,割掉了赘肉,实现了轻装上阵。

科技 创新做“加”法:面对全新的综采及综掘设备,楚湘人不畏艰难,掘进头面推行了“机轨合一”,道轨跟头;工作面增加端头支架、超前支架,提高了生产效率。优化巷道设计参数;推广应用新技术,对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支架与围岩关系进行了观测和研究,为工作面优化设计提供了依据;对运输顺槽采取技术措施,破解了支护问题,提升了掘进效率;依靠 科技 创新破解了生产技术瓶颈难题,提升了核心竞争力。

自5月17日,楚湘建工集团接管桑北煤矿以来,项目人员将矿井地质构造、各大系统、现场状况、设备性能及图纸资料等一件件进行交接,并迅速完成了各类综采设备的安装调试, 8月份即转入试生产,无缝隙良好对接。接下来,将把桑北煤矿打造为国家一级标准化矿井。

西进北上,做深、做强、做大、做优煤矿托管,楚湘建工集团开拓了一片崭新的天地,也为其“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发展质量”的转型升级,拓出了一个全新的空间。更擦亮了“矿山托管湘军”的新品牌。

新能源 汽车 的力拓市场,动力电池的竞争格局也在发生变化,重点车企和品牌在电池领域的数据和渗透率,也体现了 汽车 行业的一些竞合局面。

从发布的数据来看,6月我国动力电池装车量27GWh,同比增长143.3%,环比增长45.5%,创 历史 新高。1-6月,我国动力电池累计装车量110.1GWh,累计同比增长109.8%。6月,我国新能源 汽车 市场共计37家动力电池企业实现装车配套,较去年同期减少2家。1-6月,我国新能源 汽车 市场共计45家动力电池企业实现装车配套,较去年同期减少8家。

从厂商层面来看,6月国内动力电池企业装车量前十五的依次是1宁德时代13.4 GWh,环比57.5%,市场占比49.60%,2比亚迪5.01 GWh,环比22.5%,市场占比18.56%,3LG新能源1.67 GWh,环比1184.6%,市场占比6.19%,4中创新航1.62 GWh,环比-1.2%,市场占比6.00%,5国轩高科1.34 GWh,环比47.3%,市场占比4.96%,6欣旺达,7亿纬锂能,8蜂巢能源,9孚能 科技 ,10瑞浦兰钧,11塔菲尔,12多氟多,13力神,14鹏辉能源,15捷威动力;

1-6月国内动力电池企业装车前十五依次是1宁德时代52.5 GWh,同比增幅103.80%,市场占比47.67%,2比亚迪23.78 GWh,同比增幅210.85%,市场占比21.59%,3中创新航8.35 GWh,同比增幅130.03,市场占比7.58%,4国轩高科5.52 GWh,同比增幅100.00%,市场占比5.02%,5LG新能源3.14 GWh,同比降幅33.47%,市场占比2.85%,6蜂巢能源,7欣旺达,8亿纬锂能,9孚能 科技 ,10瑞浦兰钧,11多氟多,12捷威动力,13塔菲尔,14鹏辉能源,15力神。

从电池类型来看,6月三元电池装车量11.6GWh,占总装车量42.9%,同比增长94.9%,环比增长39.4%;磷酸铁锂电池装车量15.4GWh,占总装车量57.1%,同比增长201.5%,环比增长50.7%。1-6月,三元电池累计装车量45.6GWh,占总装车量41.4%,累计同比增长51.2%;磷酸铁锂电池累计装车量64.4GWh,占总装车辆58.5%,累计同比增长189.7%。

从电池细分来看:

三元锂材料 6月前十依次是1宁德时代占比48.71%,2LG新能源占比14.40%,3中创新航占比11.47%,4欣旺达,5孚能 科技 ,6蜂巢能源,7塔菲尔,8国轩高科,9亿纬锂能,10多氟多,1-6月累计前十依次是1宁德时代占比50.19%,2中创新航占比14.65%,3LG新能源占比6.88%,4欣旺达占比4.83%,5孚能 科技 占比4.62%,6蜂巢能源占比3.46%,7多氟多占比2.21%,8捷威动力占比1.98%,9亿纬锂能占比1.93,10塔菲尔占比1.65%;

磷酸铁锂材料 6月前十依次是1宁德时代占比50.32%,2比亚迪占比31.88%,3国轩高科占比7.40%,4瑞浦兰钧,5亿纬锂能,6中创新航,7蜂巢能源,8鹏辉能源,9欣旺达,10安驰新能源,1-6月累计前十依次是1 宁德时代 占比46.00%,2 比亚迪 占比35.96%,3 国轩高科 占比7.54%,4中创新航占比2.60%,5亿纬锂能,6瑞浦兰钧,7蜂巢能源,8鹏辉能源,9欣旺达,10力神。

从已知的数据来看,动力电池领域的竞争,主要还是头部化的趋势明显加强,但是对于后续的厂商状态还是有一定的技术发展优势,面对不同技术路线下的装车量,也在新能源 汽车 火热的状态下,实现了更加头部化的集中。

技术和原料的不断迭代下,对于不同成本和效率的竞争优势,也是动力电池发展的必由过程,对于不同发展阶段,厂商和车企之间的价值关系,也是考验发展路线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