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165万租服务器挖矿被骗,一场虚拟货币梦碎的警示

2024-08-18 7:03:38 百科 晓波

虚拟货币梦碎:男子165万租服务器挖矿被骗记

在数字经济的浪潮中,虚拟货币以其独特的魅力和巨大的潜在价值吸引了无数投资者的目光,这片看似充满机遇的蓝海也暗藏着无数陷阱与风险,湖南省长沙市中级法院发布的一起涉及虚拟货币“挖矿”的典型案例,再次为公众敲响了警钟,一名男子因轻信高额回报的承诺,投入165万元租服务器进行“挖矿”,最终却落得血本无归的下场。

引言:虚拟货币的诱惑与陷阱

随着比特币等虚拟货币的兴起,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尝试通过“挖矿”这一方式获取收益,所谓“挖矿”,即通过专用挖矿设备计算生产虚拟货币的过程,其背后是巨大的能源消耗和复杂的计算过程,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直接购买挖矿设备并自行运营不仅成本高昂,而且技术门槛也相对较高,一些人选择通过租赁服务器或购买“挖矿机”并委托运行的方式参与进来,希望以此实现财富增值。

案例回顾:165万的投入与零回报

本案的主角罗某,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踏入了虚拟货币“挖矿”的行列,2021年5月,罗某与湖南某公司签订了三份《服务器设备及软件系统代购服务合同》,约定由该公司为罗某提供5台服务器,总价高达165万元,合同中,该公司承诺“挖矿”收益不低于全网平均水平,并承诺如因技术问题造成损失,将承担相应责任。

合同签订后,罗某满怀期待地将165万元分期打给了该公司的实际所有者范某,随着时间的推移,罗某却迟迟未能收到服务器设备及软件系统,更别提任何投资收益了,面对范某及其公司的拖延和推诿,罗某最终选择将此事诉诸法律,要求解除合同并赔偿损失。

法院判决:合同无效,返还162万元

男子165万租服务器挖矿被骗,一场虚拟货币梦碎的警示

长沙市天心区法院经过审理后认为,罗某与该公司签订的合同因违背公序良俗而无效,根据中国人民银行、中央网信办、最高人民法院等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防范和处置虚拟货币交易炒作风险的通知》,任何投资虚拟货币及相关衍生品的行为,如违背公序良俗,相关民事法律行为将被视为无效,且损失由投资者自行承担。

法院指出,罗某与该公司签订的代购服务合同,实质上是通过购买“挖矿机”并委托运行以获取虚拟货币收益,此类活动不仅影响国家的环境保护和金融安全,还违背了社会基本秩序和公序良俗,法院判定该合同无效,并要求被告公司返还罗某已支付的165万元中的162万元(扣除因租用机柜产生的6万元损失,双方各承担3万元)。

被告公司不服一审判决,提起上诉,但长沙中院二审维持了原判,这一判决不仅为罗某挽回了部分损失,也为广大投资者敲响了警钟:投资需谨慎,切勿盲目跟风。

深度剖析:虚拟货币“挖矿”的风险与防范

1、法律风险:随着国家对虚拟货币交易和“挖矿”活动的监管力度不断加强,投资者面临的法律风险日益增大,一旦政策收紧或法律法规出台,相关投资活动可能面临被禁止或取缔的风险。

2、技术风险:“挖矿”活动对技术要求极高,普通投资者往往难以掌握,一旦设备出现故障或技术难题无法解决,将直接导致投资失败。

3、市场风险:虚拟货币价格波动巨大,投资者难以预测其走势,即使成功挖出虚拟货币,也可能因市场价格下跌而遭受损失。

4、环境风险:“挖矿”活动需要消耗大量电力资源,对环境造成严重影响,随着全球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高能耗的“挖矿”活动可能面临更加严格的限制和监管。

防范措施与建议

针对上述风险,投资者应采取以下防范措施:

1、加强学习:深入了解虚拟货币及其“挖矿”活动的相关知识,提高风险意识和识别能力。

2、谨慎投资:在投资前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和风险评估,避免盲目跟风或轻信高额回报的承诺。

3、选择正规渠道:通过正规渠道购买挖矿设备或参与相关投资活动,避免与非法机构或个人合作。

4、关注政策动态:密切关注国家及地方对虚拟货币交易和“挖矿”活动的政策动态,及时调整投资策略。

5、多元化投资:不要将所有资金都投入到虚拟货币“挖矿”中,应实现投资多元化以分散风险。

投资有道,共筑绿色未来

罗某165万租服务器挖矿被骗的案例再次提醒我们:投资需谨慎,切勿被高额回报的承诺所迷惑,在追求财富增值的同时,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