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原锦江新能源业务(“亚洲锂都”不平静)

2024-02-25 7:45:15 科普 蜜月

被誉为“亚洲锂都”的江西宜春,2022年原本是当地招商引资丰收年,但是,临近年关,当地的锂电新能源产业却并不平静。

继叫停二次提锂项目审批,辖区内的锂企接二连三暂停后,宁德时代(300750)在宜春奉新的碳酸锂延炼项目也出现变故。同时,证券时报·e公司还注意到,宁德时代在宜春宜丰的碳酸锂项目也未如约进行,原定的技术总包方,并未按照此前约定成为项目股东。

奉新时代拟易主

天华超净(300390)于12月2日晚间披露了多个董事会议案,其中一项事关宁德时代在宜春奉新的10万吨碳酸锂延炼项目。

公告显示,天华超净控股子公司宜宾市天宜锂业科创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宜锂业”)拟签署《股权转让协议》,受让奉新时代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奉新时代”)100%股权。

转让前,宁德时代旗下宜春时代新能源资源有限公司持有奉新时代90%股权,天华超净持有奉新时代10%股权。转让完成后,天华超净将通过天宜锂业,持有奉新时代100%股权。

此次股权转让价格方面,宁德时代所持奉新时代90%的股权,交易对价为2322万元;天华超净所持奉新时代10%的股权,交易对价为3958万元。公告指出,此次股权转让价格已考虑前述实缴情况,并同意标的股权未实缴出资部分于交割后由天宜锂业履行实缴义务。

今年年初,即1月28日,天华超净与宁德时代签署《关于10万吨碳酸锂产能之合资经营协议》,天华超净拟与宁德时代或其全资子公司共同以现金在宜春市投资设立有限责任公司(具体企业名称以工商登记最终确认为准,以下简称“合资公司”),由合资公司投建10万吨碳酸锂冶炼产能项目。

根据当时合资协议,合资公司注册资本10亿元,其中天华超净认缴注册资本1亿元,占合资公司注册资本的10%,宁德时代或其全资子公司认缴注册资本9亿元,持股90%。

上述约定的合资公司,也就是奉新时代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奉新时代成立于2022年1月29日,注册资金10亿元,实缴资本不详。其中宜春时代新能源资源有限公司持股持股90%;天华超净持有奉新时代10%股权。

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前三季度,奉新时代总资产为4.26亿元,净资产为5812.66万元,营业收入为0,净利润为-469.34万元。

或许是此次项目出售未达到信披要求,截至记者发稿,宁德时代方面并未就上述股权转让进行公告。因此,外界也无法知晓宁德时代清仓奉新时代的理由。

为何宁德时代要放弃奉新10万吨碳酸锂冶炼项目?业内人士对证券时报·e公司分析称,“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宁德时代擅长的是锂电池领域,而对于上游的碳酸锂冶炼却没有技术优势。基于锂云母提锂的难度,以及最近宜春锂电产业曝出来的环境问题,或许成为宁德时代最终放弃奉新碳酸锂冶炼项目的理由”。

原定“技术总包方”未现身宜丰时代

宁德时代是全球领先的动力电池系统提供商,被誉为“亚洲锂都”的江西宜春坐拥丰富的锂云母资源,二者的姻缘始于去年。

2021年7月30日,江西省政府与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南昌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江西省委书记刘奇会见了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一行,江西省长易炼红出席签约仪式并致辞。根据协议,宁德时代将在宜春建设新型锂电池生产制造基地及相应碳酸锂等上游材料生产基地,带动上下游产业链企业落户宜春。

框架协议很快得到落地,2021年9月,宁德时代披露公告,拟在江西省宜春市投资建设宁德时代新型锂电池生产制造基地(宜春)项目,项目总投资不超过135亿元。

在宜春建设碳酸锂基地方面,除了与天华超净合作,宁德时代也与其他企业合作。

譬如说,今年1月26日,永兴材料(002756)董事会通过议案,公司决定与宁德时代签署《合资经营协议》,将成立合资公司投建年产5万吨碳酸锂项目,项目总投资金额不超过25亿元。该项目由合资公司宜丰时代永兴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负责实施,其中宜春时代新能源资源有限公司持股70%;永兴材料通过控股子公司江西永兴特钢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持股30%。

根据当时双方的约定,合资公司宜丰时代永兴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规划建设600万吨采矿产能、600万吨选矿产能和5万吨碳酸锂产能项目,其中,一期项目投建3万吨碳酸锂冶炼产能,视情况开展相应产能的采矿和选矿建设。一期项目达产后,双方将启动剩余产能建设。

不过,合资公司成立后,却没有开展实际生产及业务经营,到了今年9月5晚,永兴材料宣布,决定与宁德时代签署《合资经营协议之终止协议》,转让所持宜丰时代永兴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30%股权。

对于终止合作的原因,永兴材料方面的解释较为模糊,只是在公告中指出,主要是当前因项目筹建过程中实际出现和面临的新情况。

与永兴材料的合作终止3天后,龙蟠科技(603906)宣布接手。

9月8日,龙蟠科技公告称,公司拟与唐山鑫丰锂业有限公司、宜春时代新能源资源有限公司和宜丰时代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更名前为“宜丰时代永兴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简称“宜丰时代”)签订股权转让协议,龙蟠科技以人民币1元的价格受让宜丰时代61%的股权;唐山鑫丰锂业以人民币1元的价格受让宜丰时代10%的股权。

各方同意,交易涉及的过户手续完成后按其各自的持股比例向合资公司实缴出资共计人民币2亿元,其中:龙蟠科技以自有资金向合资公司实缴出资1.22亿元,宜春时代向合资公司实缴出资5800万元(含之前已实缴部分2600万元),唐山鑫丰锂业向合资公司实缴出资2000万元。

龙蟠科技是磷酸铁锂正极材料供应商,并无碳酸锂延炼经验。在上述宜丰时代建设的碳酸锂延炼项目中,唐山鑫丰锂业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根据龙蟠科技当时披露,唐山鑫丰锂业在碳酸锂生产加工方面,有着技术储备和生产经验,且拥有锂矿石矿产资源优势。同时,公告显示,唐山鑫丰锂业还承诺,为宜丰时代提供技术总工艺包,委派技术人员并提供技术培训等。

不过,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查询发现,宜丰时代的最新股东名单中,唐山鑫丰锂业却并未出现。

企查查显示,2022年11月28日,宜丰时代股权发生变更,其中,龙蟠科技持股70%股权,宜春时代新能源资源有限公司持股30%。而原计划受让10%股权的唐山鑫丰锂业,并未出现在股东名单中。

宜春锂企接二连三暂停

锂云母提锂(又称“云母提锂”)、盐湖卤水提锂和锂辉石提锂,是目前全球主流的三大提锂路径。不过,锂云母提锂此前受制于难度大、成本高,导致长期被市场忽视。

伴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兴起,坐拥丰富锂云母资源的江西宜春,致力打造“亚洲锂都”。2021年,宜春碳酸锂产量为8.1万吨,超过全国的四分之一。预计到2025年,宜春市锂云母精矿和碳酸锂产量分别可达700万吨和50万吨以上。

与此同时,宜春锂电新能源产业快速增长。截至2022年6月,宜春市共有锂电新能源企业146家,在建锂电项目100多个、总投资1215亿元。其中,包括宁德时代、比亚迪、赣锋锂业、恩捷股份、国轩高科、富临精工、科力远、天赐材料、远东股份等约20家上市企业及控股子公司。

不过,在宜春锂电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产业链的风险也不容小觑。

对于宜春的锂云母提锂来说,最大担心和问题就是矿渣等废弃物的处理。三个月前,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在宜春采访时,当地企业就对记者直言,“现在碳酸锂产量小,还可以应付。等到产量上来后,如果还找不到矿渣的解决途径,那就会成为大问题。至少现在已经成了大家的后顾之忧”。相关报道,详见证券时报2022年9月21日刊发的《解构云母:产能4年增5倍矿渣处理成难题》。

殊不知,话音刚落,宜春锂电产业链的问题就暴露了出来。

11月中上旬,宜春市生态环境局发布了一则关于暂停审批以陶瓷厂进行锂渣焙烧项目的通知。通知指出,市内锂电产业链企业存在较多隐患,以陶瓷厂对锂渣二次提锂的名义进行批复的项目存在一定的风险,因此将暂停此类项目审批。

上述通知还显示,“近期,宜春市生态环境局对锂电产业链企业开展了调研,通过调研,我局发现,全市锂电产业链中存在较多环境隐患。”“接下来,市局将组织多个调研组对锂电产业链开展全面调研,待调研后再确定统一标准,规范要求,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如果说,上述通知尚未波及投资者的话。那么,最近三家A股上市公司的临时停产通知,就在资本市场引发了不小的关注。

11月29日午间,永兴材料于突发公告称,位于江西省宜丰县的子公司永兴新能源碳酸锂冶炼生产线因配合环保调查需要临时停产。

暂停生产的原因是,江西省高安市在日常监测中发现锦江水源水质异常,生态环境部门正在上下游开展调查工作,永兴新能源为配合环保调查,对碳酸锂冶炼生产线予以临时停产。

因环保事件叫停的永兴新能源,在资本市场引起震荡。11月29日下午,永兴材料的股价在午间消息公布立刻下坠,并遭遇10个多月来首次跌停,并成为当天A股市场唯一跌停的股票。

鞍重股份则在12月1日晚披露控股孙公司领能锂业因所在园区修路而临时停产;康隆达12月2日晚披露称,控股子公司天成锂业、协成锂业因进行设备检修及设施维护,同时配合上高县高新技术产业园基础设施升级改造(嘉美路改造工程),拟临时停产。

虽说鞍重股份和康隆达将暂停生产的原因定格在“修路”,但需要注意的是,永兴材料在宜丰县的子公司与鞍重股份、康隆达在上高县的碳酸锂生产线直线距离不到20公里,且三者皆紧邻锦江,且均位于锦江高安市流域上游。

就锦江水质异常事件,近日证券时报·e公司也联系了宜春市生态环保局,得到的回复是,“事件还在调查中,待查明后会正式披露”。

近日,江西宜春多家锂盐企业先后宣布停产,背后的环保诱因引发外界关注。

其中,云母提锂龙头永兴材料公司明确表示,其控股的位于宜春宜丰县的江西永兴新能源的碳酸锂冶炼生产线因配合环保调查需要临时停产。而鞍重股份和康隆达科技两家公司表示,前者控股的江西领能锂业,后者控股的江西天成锂业、江西协成锂业停产的原因,是为配合宜春上高县高新技术产业园基础设施升级改造(嘉美路改造工程)。

但这一不约而同的“修路”表述,却引来诸多联想和猜测。

12月5日,宜春上高县政府环保局相关负责人向澎湃新闻记者表示,环保局方面并未向位于上高县的锂盐公司出具停产文件,两家控股公司也表示情况以公告为准。但澎湃新闻从消息人士处获悉,此次宜春多家锂盐公司一并停产,最大的可能原因仍然是宜春所辖高安市的锦江水质近期出现严重金属污染(钽元素超标),而位于锦江上游的锂盐企业为配合环保调查,被一并要求临时停产。

根据永兴特种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永兴材料”)发布的公告,江西省高安市在日常监测中发现锦江水源水质异常,生态环境部门正在上下游开展调查工作,子公司江西永兴特钢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永兴新能源”)为配合环保调查,对碳酸锂冶炼生产线予以临时停产。

据了解,永兴新能源成立于2017年,为永兴材料锂电新能源业务的主要实施平台。2022年1-9月,永兴材料实现碳酸锂销量1.38万吨,锂电新能源业务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0.32亿元,而2022年1-9月,永兴材料的净利润为42.71亿元,锂电新能源业务收入占比近95%。

永兴材料表示,永兴新能源除碳酸锂冶炼生产线以外的其他业务生产运营正常。鉴于目前尚无法确定碳酸锂冶炼生产线恢复生产的具体时间,此次临时停产对公司业绩的具体影响尚无法预测。

12月3日,浙江康隆达特种防护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则发表公告表示,控股子公司江西天成锂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成锂业”)、江西协成锂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协成锂业”)因进行设备检修及设施维护,同时配合上高县高新技术产业园基础设施升级改造(嘉美路改造工程),拟临时停产。

其中天成锂业停产的主要产品为硫酸锂溶液,而协成锂业停产的主要产品为碳酸锂。据披露,天成锂业硫酸锂溶液生产线产能规划可折算1万吨碳酸锂/年,而协成锂业目前已拥有由天成锂业转移而来的年产6000吨碳酸锂、6000吨氢氧化锂项目。

根据康隆达的公告,天成锂业2022年1-9月折合碳酸锂当量产量为2930吨,本次控股子公司临时停产,预计每天折合碳酸锂当量减产25吨左右,总体营收及财务影响目前尚无法精确预测。

而根据鞍山重型矿山机器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鞍重股份”)最新的公告,控股孙公司江西领能锂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领能锂业”)预计每天折合碳酸锂当量减产约为20吨,营收影响约为1100万元/天。

今年年初,领能锂业投建一期年产1万吨电池级碳酸锂生产线项目,该项目经两个月的设备调试,已投产运行,产品已形成销售。

根据上海有色网方面的估计,目前该突发事件的持续时间尚有较大不确定性,若以较悲观预期估计,或将带来3000—4000吨碳酸锂当量的影响。从对碳酸锂现货市场影响来看,近段时间以来,下游采购需求持续走弱,锂价下行趋势较为明显,但本次突发事件影响下,预计锂盐后市价格将呈现稳中有降的趋势。

规范锂矿废料处理刻不容缓

此次多家锂盐企业停产,让锂盐的安全生产问题再度浮出水面。11月25日,江西省高安市发布的一则公告显示,当地在日常监测中发现锦江水源水质异常,生态环境部门正在上下游开展调查工作。

高安市是宜春市代管的县级直辖市,而锦江是高安市第一大河流,其发源于宜春市袁州区,流经袁州、万载、上高、宜丰、高安、新建、丰城七县市之境,是上高、高安等县(市)居民生活的主要水源。

据消息人士向澎湃新闻记者透露,此次锦江高安段重金属污染较为严重,江西省政府已派出相关调查小组赴当地实地调查。

此次停产的锂盐公司中,永兴材料子公司的锂盐生产线在宜丰县,康隆达的两家子公司、鞍重股份子公司的锂盐生产线在上高县,均位于锦江高安流域上游。

近年来,江西宜春凭借丰富的锂云母矿声名大噪。在下游新能源汽车销量持续增加、动力电池扩产不断的情况下,众多企业纷纷赴宜寻锂,宜春也一再打出了大力发展锂电产业、建设亚洲“锂都”的鲜明旗号。

根据宜春市政府公布的数字,2021年宜春全年碳酸锂产量为8.1万吨,超过全国的四分之一。预计到2025年,宜春市锂云母精矿和碳酸锂产量分别可达700万吨和50万吨以上。

然而,矿石冶炼过程中产生的废渣也逐渐成为隐患。业内人士指出,由于锂云母项目锂品位较低,产生废料(包括尾泥、尾渣和锂长石粉)量较大,对后续消纳处理构成了重大挑战。以目前的云母提锂方法来看,150—200吨原矿可以产出1吨碳酸锂(差别来自于不同等级的含锂品位),宜春2025年碳酸锂计划产量为50万吨,届时预计将会产生逾千万吨级别的废料。

此前有媒体报道称,锦江流经的宜丰、上高、高安等地,锂电企业、建筑陶瓷企业遍布两岸。由于碳酸锂的价格暴涨,陶瓷行业的不景气,有相当一部分陶瓷企业转型改造碳酸锂产业。根据此前的公开数据,当前宜春地区转产锂渣坯的情况已经涉及超过20家陶瓷厂,共计50多条生产线。

今年8月,江西省第二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向宜春市反馈督察情况指出,宜春市一些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亟待解决,包括部分锂电企业雨污分流不彻底,选矿尾渣、冶炼锂渣贮存管理不规范,存在较大生态环境风险隐患。督察要求宜春市强化工业企业依法监管,高起点高标准做好锂电新能源产业生态环保工作。

而就在11月上旬,宜春市生态环境局发布了关于暂停审批以陶瓷厂进行锂渣焙烧项目的通知。《通知》指出,市内锂电产业链企业存在较多隐患,以陶瓷厂对锂渣二次提锂的名义进行批复的项目存在一定的环境风险,为防控风险,将暂停此类项目审批。

此外,《通知》还指出,原则上除了宜丰、奉新、袁州等地之外,宜春“其他县市区不再新增锂云母选矿项目”,对于选矿厂产生的长石粉和碳酸锂企业锂渣处置问题,宜丰、高安等地应高度重视,加快推进锂渣消纳场建设,对企业无法处理的锂渣,应统一暂存消纳,待条件成熟后再开发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