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迎来三季报预增披露潮。10月10日晚间,28家公司发布业绩预告,其中27家公司业绩预增。业绩预增企业所属行业包括:电力、新能源、化工、医药、半导体、消费电子等。
其中,新能源企业不仅业绩预增亮眼,而且产业链整体向好。以宁德时代、亿纬锂能为代表的电池企业,在克服上游原材料涨价等困难后,交出了超出预期的三季报预告。
新能源企业大步向前
28家发布三季报预告企业中,新能源企业表现尤为亮眼。
在产业链上游,天赐材料预计前三季度净利润为42.6亿元至44.6亿元,同比增长174.19%至187.06%。天赐材料介绍,受益于新能源汽车行业需求增长,公司锂离子电池材料电解液及正极材料产品销量与价格同比均有较大幅度增长。此外,公司新产能持续投放。
恩捷股份预计前三季度净利润为32.1亿元至32.5亿元,同比增长82.84%至85.12%,主要受益于湿法锂电池隔离膜产能持续提升,竞争优势不断巩固,且紧抓锂电池隔离膜业务的行业发展机遇,持续开拓海内外市场,湿法锂电池隔离膜的产销量持续稳定增长。
在产业链中游,宁德时代预计前三季度实现净利润165亿元至180亿元,同比增长112.87%至132.22%,其中第三季度净利润预增幅度为169.33%至199.94%。宁德时代表示,公司不断推出行业领先的产品解决方案,加强市场开拓力度,加之前期布局产能释放,产销量明显提升,推动公司全球市场地位持续领先,实现了盈利规模快速增长。
亿纬锂能预计第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50%至80%。亿纬锂能董秘江敏介绍,在上游主要材料价格急剧上涨的背景下,公司适时调整产品定价机制,各产品线的盈利能力得到较好修复。
头部企业带动行业发展
众多企业的业绩高速增长,受益于行业头部企业带动。
均胜电子公告,预计前三季度净利润为1.15亿元至1.3亿元,同比增长534%至617%。据悉,均胜电子自2022年以来,新业务订单获取保持强劲,尤其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增长较快,新业务订单占比超过50%,预计未来新能源汽车领域产生的营收将超过50%。目前,均胜电子与全球主流整车厂建立了密切的合作体系,主要客户包括大众、奔驰、吉利、广汽、蔚来等国内外一线品牌。
除了新能源汽车,光伏与储能的头部企业,也助力企业业绩大涨。祥鑫科技预计前三季度净利润为1.6亿元至1.7亿元,同比增长188.87%至206.92%。其中,第三季度净利润同比预增1132.29%至1278.99%。
祥鑫科技介绍,公司新能源动力电池箱体、新能源汽车精密冲压模具,以及金属件、储能、光伏逆变器精密冲压模具、金属结构件等业务稳步提升。其中,公司在储能和光伏领域,向阳光电源、宁德时代、亿纬锂能等国内外知名企业,供应光伏逆变器、储能机柜、充电桩机箱等相关产品。
同样受益于光伏行业头部企业,美畅股份作为国内光伏硅片切割用金刚石线生产的核心企业,预计前三季度实现净利润9亿元至10.8亿元,同比增长63.27%至95.92%。
美畅股份介绍,下游新增光伏装机量持续增长,电镀金刚石线市场需求旺盛,产品销量较同比大幅增长。目前,公司是隆基绿能、晶科能源、晶澳科技、保利协鑫等硅切片客户的主要供应商。
多个行业百花齐放
在医药领域,华海药业预计前三季度净利润为7.9亿元至8.25亿元,同比增长34%至40%。华海药业表示,随着全国集采推进和美国FDA禁令解除,国内市场需求增加及美国市场恢复,带动制剂生产和原料药生产上量,在一定程度上摊薄了固定成本。同时,原料药及中间体产品销售稳步增长,并且售价略有上升等因素,促使公司主业利润大幅增加。
而在传统行业,化工领域尤为亮眼。双环科技预计,前三季度净利润为7.3亿元至8亿元,同比增长474.73%至529.85%,主要是公司主要产品纯碱、氯化铵销售价格同比上涨,毛利率同比增加,产品盈利能力大幅提升。
消费电子行业受益于新产品提质增效。振华科技预计前三季度净利润为18亿元至19亿元,同比增长88.34%至98.81%,主要是新型电子元器件板块企业的高可靠产品市场持续向好,促进经营业绩同比增长。
同时,业绩预增凸显行业景气度回升。海大集团预计,第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410.3%至550.56%,主要是在第三季度,养殖、饲料行业从低谷复苏,养殖利润和饲料需求均有所恢复。
——预见2023:《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全景图谱》(附市场现状、竞争格局和发展趋势等)
行业主要上市公司:主要有上汽集团(600104.SH)、蔚来-SW(09866.HK)、理想汽车(02015.HK)、小鹏汽车(09868.HK)、广汽集团(601238.SH)、比亚迪(002594.SZ)等
本文核心数据:产销规模、竞争格局、渗透率
定义
依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7)》,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新型动力系统,完全或主要依靠新型能源驱动的汽车,包括插电式混合动力(含增程式)汽车、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等。新能源汽车行业是指进行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活动的企业集合。
新能源汽车按照能源供给和应用领域,有两种分类方式,具体如下:
2、产业链剖析:大型企业已实现后向一体化布局
从产业链角度来看,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游主要包括电池、电机、电控等核心原材料及零部件供应;中游是指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按照用途可划分为乘用车、商用车等;下游包括新能源汽车充电服务、新能源汽车后市场服务等应用领域。
从新能源汽车行业上下游产业链参与企业来看,上游企业包含赣锋锂业、华友钴业等原材料供应商以及宁德时代、大洋电机等核心零部件供应商;中游的新能源汽车制造商主要有比亚迪、上汽集团等国产企业以及特斯拉、宝马等外资厂商;而下游主要有国家电网、上汽通用等新能源汽车充电及后市场服务商。大型企业如比亚迪等,已经实现后向一体化布局。
行业发展历程
“八五”期间,政府开始组织相关部门展开了对电动汽车及关键零部件的研发;随后电动汽车列入国家攻关项目。历经了一系列策划之后,2011年开始,新能源汽车试点工作如火如荼的开展,从试点到全面,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正历经转型阶段,由“政策导向性市场”逐渐向“市场导向性市场”转型。
行业政策背景
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政策规划涉及购置补贴政策、节能减排政策、电池充电桩配套产业政策等,部分汇总如下:
我国新能源汽车高速发展,为世界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2020年10月,国务院发布《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提出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是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绿色发展的战略举措。到202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动力电池、驱动电机、车用操作系统等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安全水平全面提升。纯电动乘用车新车平均电耗降至12.0千瓦时/百公里,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高度自动驾驶汽车实现限定区域和特定场景商业化应用,充换电服务便利性显著提高。
产业发展现状
1、新能源汽车供需水平较为平衡
受益于政策的优惠,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从2014年开始快速发展,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大幅上升;随后2016、2017年受到骗补事件及补贴倒退的影响,产销量增速放缓。至2021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敲定,新能源汽车补贴标准将在2020年基础上再退坡20%。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据显示,2021年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量为354.5万辆,同比增长159.5%。2021年新能源汽车的产量爆发式增长,主要是因为新能源汽车市场已经从政策驱动转向市场拉动,呈现出市场规模、发展质量双提升的良好发展局面,2022年新能源汽车不再享受补贴政策也是企业在2021年加大生产力度的原因之一。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爆发式增长,达到352.1万辆,同比增长157.6%。2012-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从2012年的1.28万辆到2021年的352.1万辆,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可以看出我国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消费需求逐年攀升。
2012-2020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率呈现波动性,范围在95%-103%之间,在合理的范围内小幅波动,说明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整体供需较为平衡。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率为99%。
2、新能源汽车出口量大幅增加
2017-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进口规模呈扩大趋势。2021年全年进口新能源汽车14.37万辆,同比上升10.03%。
注:海关总署的新能源汽车统计口径包括混合动力客车(10座及以上)、纯电动客车(10座及以上)、非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以及纯电动乘用车。
2017-2019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规模呈现逐年上升趋势。2020年全年出口新能源汽车22.29万辆,同比下降12.5%;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量及出口金额都大幅上升,总计出口量55.46万辆,同比增长148.8%,在出口金额方面,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金额为108.58亿美元,同比增长236%。
2017-2020年,我国新能源进口量大于出口量,处于贸易逆差状态。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额首次大于进口额,由贸易逆差转为顺差。
3、新能源汽车渗透率高速上升
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逐步发展,2014年我国开始出现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由此也开启我国新能源汽车元年。2015年全国进入新能源汽车产业高速增长年,在2015年11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在整体汽车行业里的占比首次突破1%关卡,我国也在这一年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2021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全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占全国汽车总销量比例)达到13.4%,较2020年大幅上升。
行业竞争格局
1、区域竞争格局
根据企查猫查询数据显示,目前中国新能源汽车注册企业主要分布在广东省。其次为江苏、山东等沿海省市;浙江、安徽、河南、湖北的新能源汽车企业数量亦较多。
注:颜色越深代表企业数量越多;数据截至2022年9月14日。
从新能源汽车产业上市公司的地区分布来看,广东省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上市企业数量最多,其中不乏广汽集团(601238.SH)、比亚迪(002594.SZ)、小鹏汽车(09868.HK)等龙头企业。江苏省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上市企业数量亦较多,有亚星客车(600213.SH)等上市企业,安徽省有蔚来-SW(09866.HK)、江淮汽车(600418.SH)、安凯客车(000868.SZ)、汉马科技(600375.SH)等上市企业。
注:颜色越深代表企业数量越多。
2、企业竞争格局
依据乘联会统计数据,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企业乘用车零售销量排名第一位的是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2021年实现新能源汽车零售销量达到58.4万辆;其次是上汽通用五菱,实现零售销量43.11万辆;排名第三的是特斯拉中国,实现零售销量32.07万辆,其他企业排名如下:
行业发展前景及趋势预测
1、政策退坡,竞争加剧
随着我国新能源政策补贴退市,市场进入转型阶段,未来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趋势如下:
2、未来新能源汽车行业销量接近800万辆
2020年10月,国务院印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其中明确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占比达20%左右。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预测,2025年我国汽车销量将达到3000万辆。前瞻在此基础上结合近年来新能源汽车市场情况进行预测,到202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到402万辆,到2027年,新能源汽车销量或达到783万辆。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全景梳理:大型企业已实现后向一体化布局
从产业链角度来看,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游主要包括电池、电机、电控等核心原材料及零部件供应;中游是指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按照用途可划分为乘用车、商用车等;下游包括新能源汽车充电服务、新能源汽车后市场服务等应用领域。
从新能源汽车行业上下游产业链参与企业来看,上游企业包含赣锋锂业、华友钴业等原材料供应商以及宁德时代、大洋电机等核心零部件供应商;中游的新能源汽车制造商主要有比亚迪、上汽集团等国产企业以及特斯拉、宝马等外资厂商;而下游主要有国家电网、上汽通用等新能源汽车充电及后市场服务商。大型企业如比亚迪等,已经实现后向一体化布局。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区域热力地图:广东优质企业集聚
根据企查猫查询数据显示,目前中国新能源汽车注册企业主要分布在广东省。其次为江苏、山东等沿海省市;浙江、安徽、河南、湖北的新能源汽车企业数量亦较多。
注:颜色越深代表企业数量越多;数据截至2022年9月14日。
从新能源汽车产业上市公司的地区分布来看,广东省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上市企业数量最多,其中不乏广汽集团(601238.SH)、比亚迪(002594.SZ)、小鹏汽车(09868.HK)等龙头企业。江苏省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上市企业数量亦较多,有亚星客车(600213.SH)等上市企业,安徽省有蔚来-SW(09866.HK)、江淮汽车(600418.SH)、安凯客车(000868.SZ)、汉马科技(600375.SH)等上市企业。
注:颜色越深代表企业数量越多。
新能源汽车代表性企业经营情况:上汽集团综合实力强劲
有关新能源汽车业务的业绩情况,上汽集团(600104.SH)的核心业务营收最高,超过400亿元;理想汽车(02015.HK)、蔚来-SW(09866.HK)等企业的毛利水平较高,超过60%;产销规模以上汽集团(600104.SH)、比亚迪(002594.SZ)、广汽集团(601238.SH)较高;研发投入强度北汽蓝谷(600733.SH)等企业较高。
新能源汽车代表性企业未来规划情况:核心技术增强,配套设施完善
近年来,我国陆续推出政策,鼓励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但结合目前充电桩、整车成熟程度等方面因素,目前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有待提高。未来,相关企业将在核心技术增强、充电桩增设、车辆的高端化等方面进行积极布局。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一则关于副部朱芝松被查的消息引起了广泛关注,据报道,朱芝松因涉及某些...
百名英国女性声称因长期使用强生爽身粉而患上癌症,这一事件不仅引起了公...
更换遥控器钥匙的电池。航海家电动尾门就是汽车的电动后备箱,发现电动尾...
亲爱的朋友们,今天我们来聊聊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初次登记结婚有150...
Hello大家好,欢迎来到小蚊子聊车!今天为大家带来2020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