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分布策略(新能源汽车分布策略)

2024-02-15 22:56:18 百科 骏壕

电车汇 消息:6月28日上午,长城 汽车 董事长魏建军正式对外发布长城 汽车 2025战略,到2025年,实现全球年销量400万辆,其中80%为新能源 汽车 ,营业收入超6000亿元。并且魏建军强调,要想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超越,机会只有一次。

这样的目标对于目前的长城 汽车 而言,无疑是个非常巨大的挑战。长城 汽车 财报显示,2020年营业总收入为1033.08亿元,同比增长7.38%;销量上,2020年长城 汽车 销售整车111.16万辆,同比增长4.84%;其中,新能源 汽车 销量57421辆,同比增长55.26%,在总销量中占比仅为5.27%。要实现魏建军宣布的2025年目标,相比2020年的营收及销量,未来4年多时间里,长城 汽车 要实现营收增长5倍,总销量需翻近4倍,新能源 汽车 销量则需要翻55倍。

而为了达成这一目标,未来五年,长城 汽车 累计研发投入将达到1000亿元,到2023年,在全球范围内的研发人员,会在现有的1.5万人基础上翻一番,达到3万人,其中,软件开发人才达到1万人。

多技术路线并举

在产品端,2022年,长城 汽车 将上市沙龙首款产品,2023年,欧拉实现新能源细分市场第一,全球销量超过100万,2025年前,全体系推出50余款新能源车型。而在新能源技术路线上,长城 汽车 选择的是多路线并举的策略,即纯电动、氢能、混合动力全面布局,同步推进车辆的智能化。

为保障纯电动 汽车 发展,长城 汽车 规划的电池产能预计到2025年将有215GWh;电池技术路线上磷酸铁锂电池配套入门级车型、无钴电池配套中长续航车型、三元电池配套高端性能车型,并且三元811电池包任意位置电芯发生热失控之后,可确保电池不起火,不爆炸。动力电池还可通过长城 汽车 回收网络进行回收,形成电池回收闭环。

除此之外,长城 汽车 目前已经具备35KW-220kW系列化产品,覆盖A00-D级车型。这些都可以保障长城 汽车 在纯电动 汽车 领域的发展。

氢能领域,长城 汽车 目前虽然还没有量产的氢燃料电池车型,但却提出了非常宏大的目标:2025年实现全球氢能市场占有率前三。

在长城 汽车 的氢能规划中,2023年推出首款全尺寸氢燃料电池轿车,长城集团旗下的未势能源,将构建“制氢-储氢-运氢-加氢-应用”一体化的产业链生态。

混动领域,长城 汽车 即将推出拿铁、玛奇朵、赤兔、哈弗XY等混合动力车型,和基于纵置P2混动架构打造的3.0GDIT+9AT动力组合,应用于坦克平台。2023年发布第二代“柠檬混动DHT”,并推出首热效率45% 的混动专用发动机。

长城 汽车 的软件开发人员将占到研发人员的三分之一以上,储备这样体量的软件开发人员就是为车辆的智能化服务的。在长城 汽车 的规划中,要实现以车为原点,打通智能家居、智慧城市等万物终端,构建强大的长城 汽车 智慧网。同时,长城 汽车 将开放各类控制域、车机应用等接口,广邀行业内优秀合作伙伴共创,实现智能座舱、智能驾驶、各个车控域的真正衔接,于2022年形成完善的、开源的、可拓展的整车操作系统。

四大战略新定位

魏建军说,未来,长城 汽车 将基于“全球大布局”、“研发大投入”、“企业大变革”和“用户大运营”的新定位,进行全面、彻底的创新变革,持续打造竞争力,领跑新赛道,推动长城 汽车 向全球化 科技 出行公司转型。

在研发方面,长城 汽车 已经构建了以中国为核心,涵盖亚洲、欧洲、北美的“七国十地”研发布局;在生产方面,长城 汽车 在中国建立了9个整车生产基地,在海外建立了俄罗斯、印度、泰国3个全工艺整车工厂,和5个KD工厂。同时正在推进南美、欧洲等地的整车项目。

为达成目标,长城 汽车 将持续进行“研发大投入”,未来五年,累计研发投入1000亿元,以确保技术领先优势,为全球用户打造更绿色、更智慧、更安全的产品。同时,加大全球化研发人才引进,到2023年,全球研发人员达到3万人,其中软件开发人才1万人。并且为了吸引人才,长城 汽车 的股权激励计划未来要覆盖到100%的价值员工。

通过“企业大变革”,长城 汽车 将真正实现以用户为中心,通过全方位、全领域创新的“用户大运营”,构建企业与用户共同经营的全新价值体系。魏建军表示,我们将持续配置资源,以产业互联网为依托,深化从B2B转为C2B的用户运营模式。我们会建立“产品+软件+服务”的全新商业模式,推动价值链向后端转移,打通 汽车 消费全生命周期的价值链条,不断为用户创造价值,实现与用户共创、共享、共赢。

未来目标已经明确,战略定位也已经做好,接下来就看长城 汽车 在市场上的实际表现了。

文章摘自 电车汇20210628 发自北京

现阶段,随着国家“双碳”战略的稳步推进,汽车作为国民支柱性产业,也正在以更快的加速向电动电气化转型。

同时,在车市整体体量相对固定、大盘增长红利早已不复当年的大背景下,如何牢牢占据已有优势细分市场、吞并竞品市场份额,就成为了各大车企当前必须要面对的问题。

不过,机遇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合理运用“新能源”武器,正确理解“消费升级”的本质,在关键时刻推出关键的产品,推出市场和用户真正需要的精品车型,才是领跑车市的核心要义。

在“汽扯扒谈”看来,早已将“理工男”精神深入骨髓的奇瑞汽车,以及其在4月7日刚刚发布的新能源战略,便可以被看做是车企在逆势中抢占市场先机的典型样本。

由“跟随者”变身“引领者”

不可否认,在传统的燃油车时代,中国汽车在相当长的时间里,都扮演着“跟随者”的角色。例如在奇瑞挂牌成立的1997年,中国汽车市场的年销量只有167万辆,且不说与欧美市场相差甚远,与相邻的日本市场相比,也仅达到了后者1/3的水平。

但自从汽车产业发展进入到电动化智能化时代以来,中国汽车工业也迎来了成为“引领者”的难得机会。尤其是伴随着新技术和与新应用模式的不断涌现,汽车产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浪潮,而充分利用这一“换道超车”机遇、抢占竞争优势地位、实现中国汽车品牌的“角色升级”。

这一趋势也清晰地体现在了行业数据上。在202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实现705.8万辆和688.7万辆,2023年新能源汽车渗透率预计将达到36.3%,超过全球市场平均水平的2倍还要多。在这其中,奇瑞汽车的发展正是中国品牌车企的一个缩影。

在2022年,奇瑞集团的累计销售汽车达到1232727辆,同比增长28.2%。其中,出口451337辆,同比增长67.7%,连续20年位居中国品牌乘用车出口第一。新能源汽车销量232814辆,同比增长112.9%。在不断刷新纪录的同时,奇瑞全球汽车用户累计已超过1120万,其中海外用户更超过了240万。

进入2023年以来,奇瑞依然保持着稳定的增速发展。今年一季度,尽管受到全国性“价格战”的影响,奇瑞汽车依然实现了330335辆销售业绩,同比增长44.1%,再次创下历史新高。

如今,在行业深耕26年后,奇瑞汽车在“瑶光2025”战略的赋能下,再一次加速布局新能源赛道。在此次新能源战略发布会上,奇瑞汽车就通过“奇瑞、星途、捷途、iCAR”为核心的全新品牌矩阵,开启了全面加速新能源化的进程。

同时,面向新赛道,奇瑞汽车已形成混动、增程、纯电、氢能等多条技术路线并举的发展策略,与电池、电机、电控形成 “四纵三横”的研发核心布局。

据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执行副总经理、奇瑞汽车工程技术研发总院院长CTO高新华博士透露,奇瑞汽车在2023年将面向用户推出包括火星架构下的超级混动平台、E0X高性能电动平台和支持以上两个平台的智能化、生态技术等135项新技术。在实现扩大市场占有率,赢得用户口碑的同时,也将助力奇瑞汽车实现从“跟随者”到“引领者”角色的重大转变。

“新势力”与高端化齐头并进

当前汽车产业正经历前所未有之变局,未来新能源市场一定会发展成为以用户思维为导向的竞争态势。作为奇瑞集团内的“新势力品牌”,iCAR的推出就是奇瑞汽车为顺应这一大趋势,所做出的努力。

首先通过由2022年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主设计师亲自设计的品牌LOGO就可以看出,以字母“i”为主体的扁平化设计语言,不仅能够带来全新具象化的视觉感受,也能够感受到对于智能、网联、创新的无限想象。

同时,iCAR的用户群体定位为自主、自创、自由的追新年轻人,将通过打造最懂用户的第三移动出行空间,围绕用户选车、购车、出行、补能等全场景用车体验,来构建全链路数字化的触点体验体系。

并且,iCAR还致力于全场景智能研发,切实帮助用户解决车内、车外、乃至延展到生活中的场景需求。引入AI等核心竞争力,为用户提供更加优质的功能服务组合,做到千人千面的场景体验。

在奇瑞控股集团副总经理、奇瑞股份公司执行副总经理、iCAR CEO鲍思语看来,作为奇瑞集团的“新势力”品牌,iCAR将打破业态界限,把新能源汽车引导向更大自由度的赛道,解锁更多智能场景,将汽车从工业产品变成智能生活玩伴,为年轻人无拘无束的生活态度和自由自在的生活方式保驾护航。

根据规划,iCAR将在4月16日上海车展前夕举办品牌发布会,届时也将公布更多品牌信息,旗下首款车型iCAR S56也将迎来首发亮相。届时这个“新势力”还将为我们带来怎样的惊喜,也尤为值得期待。

除了推出“新势力”品牌,在高端化发展方面,奇瑞集团的高端品牌星途汽车也正式发布了新能源产品系列——星纪元STERRA,并带来了全球首发的超舒适中大型电动轿车STERRA ES及超舒适中大型电动SUV STERRA ET。

据了解,星纪元STERRA将覆盖B到C级,轿车、SUV、MPV等多种车身形式,纯电和增程的全赛道,为20万元-50万元市场带来高端国民车型。同时,除了中国市场满足用户需求外,星途星纪元STERRA还将同步进入欧盟市场,拓展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在产品力方面,星纪元STERRA将围绕“超舒适”的概念,为用户构造从车空间到生活空间再到心灵空间的超舒适体验。并且,通过超舒适、智能化、精操控、强安全、轻量化、电动化等能力方面为产品赋能,打造包括空间舒适、乘坐舒适、驾驶舒适、气氛舒适、补能舒适、智能舒适、服务舒适、社交舒适在内的8维舒适体验,在实现硬核产品体验的基础上,兼具情感关怀。

面向主赛道,星纪元STERRA的推出,就可被看作是星途品牌对于用户时代的最佳注解。EXEED星途营销中心执行副总经理金新表示:“STERRA不只是汽车,更是通往美好生活的入口,是一个新纪元、新时代的开启,同时也是我们给近1200万全球奇瑞客户以及广大温暖科技中产家庭的一个梦想礼物。”

第三代混动突破“技术围城”

当前,新能源车型渗透率的不断扩大,也加剧了各个品牌间不同技术路线的推广。尤其在混动车型领域中,更有分析预测,到2025年混动车型的整体销量有望突破400万辆,占据新能源市场的30%以上份额。

在当前竞争激烈的市场中,总不会缺乏脱颖而出者。在奇瑞汽车新能源战略发布会正式发布的奇瑞汽车鲲鹏超性能电混C-DM,就通过全域高性能,持续高节能,超安全电池技术等维度,展示出了奇瑞汽车在混动领域突出的技术储备。

具体来看,在全域高性能方面,鲲鹏超性能电混C-DM搭载的第五代ACTECO 1.5TGDI高效混动专用发动机,拥有115kW的最大功率,和220N·m的峰值扭矩。其匹配三挡超混动DHT更具备>97.6%的最高传动效率,轮端输出扭矩可达4000N·m,电驱动平均速率>90%,可实现全速段动力强输出。

在强劲动力输出的加持下,鲲鹏超性能电混C-DM的零百加速时间仅为4.26s,能在起步、加速、行驶等用车场景中给予用户极致性能的混动体验。

而在面对多样的路况环境时,鲲鹏超性能电混C-DM也力图将每滴油、每度电的动力发挥到极致。该系统搭载的电混专用发动机具备深度米勒循环、第四代i-HEC智效燃烧系统、HTC高效增压系统、i-LS智能润滑系统、i-HTM智能热管理系统、HiDS高稀释系统六大核心科技,使其最大热效率大于44.5%,百公里亏电油耗可低至4.2L。

不仅如此,鲲鹏超性能电混C-DM最快仅需18分钟可补能至80%,综合续航超过1400公里,能够彻底打消用户的里程焦虑,让用户出行变得自由惬意。

在用户最为看重的安全方面,鲲鹏超性能电混C-DM就依靠奇瑞汽车独有的电池管理系统,利用NP2.0技术为电池带来更为“抗热”的保护,即使出现意外碰撞或路遇极端天气,也能控制主动隔离、向下泄压,以电气高安全控制实现0绝缘风险、10毫秒内极速断电以及0热蔓延,即使在极端条件下也不起火。

同时,在IP68级浸水防护下,也绝无触电风险,更可通过云端大数据管理,实现行车中10s/次的车况实时反馈及热失控自动巡检,为用户构筑起全天候的安全屏障。

在全温域应用上,奇瑞电池管理系统采用了全新材料M3P,极大的提升了电池系统性能,即使在-35℃的环境中也可实现超低温冷机启动。

并且,鲲鹏超性能电混C-DM搭载的37kW·h电池包,一次充电纯电续航超过165公里,日常用车能够做到告别燃油,在经济性和环保方面足以媲美纯电车型。此外,18分钟即可补电至80%的超快补能,以及多种阶梯电量,也让该系统能够覆盖500-700公里的不同里程,真正做到出行无忧。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奇瑞汽车营销公司总经理、捷途汽车总经理李学用认为,在奇瑞汽车26年的自主研发下,奇瑞已掌握汽车动力的核心技术,鲲鹏超性能电混C-DM更是凝聚了奇瑞18年混动技术的积累,不仅节能、更具性能,它的发布将带领奇瑞全面迈入电混“黄金时代”。

值得一提的是,在发布会现场,首次搭载鲲鹏超性能电混C-DM的全新混动车型——星途瑶光、奇瑞瑞虎 9、TJ-1 以及捷途旅行者同台亮相。其中,以捷途旅行者为代表的捷途汽车,就将在2023年全面发力混动市场,除旅行者外,现有的捷途X70系、X90系产品也会同步迭代混动产品,并于2024年实现全面新能源化。

总结:

可以说,在车市持续动荡的大背景下,2023年已成为奇瑞汽车转型发展的关键之年。新能源战略的发布,在为企业转型定调的同时,也指明了奇瑞汽车的发展方向。随着ICAR、星纪元STERRA、鲲鹏超性能电混C-DM等一系列新品牌,新技术的推出,以及更多新产品的加速投放,都展示出奇瑞汽车在向新能源转型发展的道路上,正在加速提升品牌含金量。

可以预见的是,如今的奇瑞汽车已做好了充分的技术储备,在面对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也将以更从容的姿态进入到新一轮的高速发展期。相信在对技术不懈追求的本质加持下,奇瑞汽车在面对未来竞争更加激烈的市场中,也会拿出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汽扯扒谈,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