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出海的公司(新能源汽车出海怎么打)

2024-01-28 9:00:45 科普 域墙

新能源汽车出海怎么打?

继泰国工厂之后,比亚迪在海外的第二家乘用车工厂即将落地越南。

据越南官媒报道,近期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在越南首都河内与越南副总理陈红河会晤,涉及比亚迪在越南造车事项。

比亚迪在越南造车的投资地点选在越南的富寿省,此前比亚迪在富寿市富河工业园区建有电子工厂,具有一定的投资经验。自 2021 5 月宣布乘用车出海计划之后,比亚迪正在快速抢占海外市场。数据显示,截至 2023 年 3 月,比亚迪新能源乘用车出口量超过 9 万辆,并在多个国家拿下销量冠军。统计网站 Bestselling cars blog 数据显示,自 2022 年 11 月以来,BYD ATTO 3(元 PLUS)连续 6 个月成为以色列全车系车型销量榜首,今年 1-4 月,ATTO 3 在以色列地区累计销售 7229 辆。

新加坡陆路交通管理局(LTA)4 月汽车销售数据显示,BYD ATTO 3 荣获当月纯电销冠军。此外,在新西兰、泰国等市场上,BYD ATTO 3 也是当之无愧的销售冠军。出色的市场表现,极大的增强了比亚迪开拓海外市场的信心,这才有了其买地建厂、购船运输、积极参加国际车展等一系列的举动。而这样积极的投入,再度增强了比亚迪在海外市场的影响力,一个持续扩张的正向循环正在形成。从出海战略的角度来说,比亚迪新能源乘用车能够在短期实现爆发式增长,并非是时运所致,而是经过数十年,乃至几十年的积累汇聚而成。

自主品牌的出海之路大致可以分为两条路线:

一条是合资品牌以中国为根据地向外输出,上汽通用便是典型代表之一;另一条则是国内品牌厚积薄发,先在国内站稳脚跟,然后向外输出,如吉利、长安、比亚迪、奇瑞等。上汽是出口量最大的自主品牌,但主要得益于 MG 名爵(收购英国品牌)打开亚洲、大洋洲市场,在当地具备较高的品牌力。而长城、奇瑞等传统车企则类似于「农村包围城市」的出海路线,先以性价比拿下第三世界国家,积攒足够的实力再陆续向发达国家挺进。相比之下,比亚迪有一套开拓海外市场的商业路径——先主攻 B 端运营车辆,再引入 C 端乘用车。2018 年,比亚迪向新加坡出租车市场投放 e6 纯电动汽车,2022 年开始,比亚迪引入面向私人消费市场的 ATTO 3 车型。

除此之外,包括哥伦比亚、智利、巴西等地区,比亚迪也是早期先通过大巴车、云轨交通商用车积累口碑和商业伙伴,后期再引入 ATTO 3、汉 EV 车型对私销售。在日本地区,比亚迪纯电动大巴车的市占率高达 70%。2022 年,比亚迪宣布进入日本乘用车市场,并一次性亮相了 ATTO 3、海豚和海豹三款车型先 To B,再 To C,比亚迪选择这一路线的原因不难解释:一方面是通过运营车辆示范运行,进行消费者的早期教育、积累口碑;另一方面也能够根据当地实际情况不断优化产品,打造出符合当地人需求的车辆。自 2022 年以来,比亚迪乘用车出海步伐明显加快,接连在澳大利亚、日本、印度、泰国及欧洲等地举办多场新车发布会,并与壳牌等国际能源巨头达成合作,为海外消费者提供充电服务。

公开信息显示,目前比亚迪在国外的乘用车业务几乎都是与本地的知名汽车经销商合作,且门店经销网络也在不断拓展中。亚洲市场:比亚迪计划到 2023 年要建成 70 家门店。大洋洲市场:比亚迪的展示中心共计 19 家,已经覆盖了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全域(除海外岛屿)。拉丁美洲市场:比亚迪计划在 2023 年底前拥有 100 家指定经销商。同时,比亚迪的泰国乘用车工厂,预计将于 2024 年开始运营,年产能约 15 万辆,生产的汽车将投放到泰国本土市场,同时辐射周边东盟国家及其他地区。从销售网络来看,比亚迪目前主要覆盖亚洲、大洋洲两大地区。但在以欧洲为代表的乘用车市场,比亚迪还缺乏大规模的销量网络、品牌基础。

在销量数据上可以看到,2022 年比亚迪在欧洲销售 4083 辆新车,同比增长 282%,品牌销量排名较 2021 年上升 8 位,排名第 44 名。虽然总体上升势头明显,但绝对销量和排名仍然靠后。欧洲市场是欧系汽车品牌的大本营,当地市场包括大众、奔驰、宝马、菲亚特(意大利)、标志雪铁龙、雷诺(法国)、西雅特(西班牙)、斯柯达(东欧)等品牌积累十分深厚,被当地消费者广泛认可。在销量、供应链体系不占优势的情况下,比亚迪在欧洲市场的表现仍然存在挑战。按照规划,比亚迪乘用车出海采用的是「4+4」战略(4 款 SUV、4 款轿车),其中有 4 款的全球化车型作为出口的主力。

进军国际市场,这是一条鲜花与荆棘并存之路,需要各家车企依据自身的发展情况,做出适合自己的选择。

比亚迪已经走出了一条较为成功的路。

就如《巴伦周刊》所言:

「在芯片自给和全球新能源车市场持续增长的预期下,比亚迪的国际化路径将成为其估值突破的重要一环,从市场份额、赛道成长性和产业链布局来看,比亚迪具备其他新能源车企短期内无法超越的优势。」

希望比亚迪在海外市场的优势,能够取得一定的示范效应,让更多的国产新能源品牌走出国门,找到属于自己的全新增长点。

国产新能源汽车加速出海

冲压车间的生产线上,自动化无人设备两秒就能制成一个冲压件;焊装车间内,526台工业机器人翻飞忙碌,运用激光飞行焊、阿普拉斯焊等先进技术,每小时最多可焊装约45台车架;总装车间的底盘自动拼装台,不仅将用工从20人减少至2人,还能实现安装数据可追溯……

走进位于浙江宁波的领克汽车工厂,车间内正开足马力生产,一辆辆新车从高度自动化的产线开出,其中相当一部分出口海外。

据统计,前三季度,领克汽车向海外出口整车23984辆。这只是国产新能源汽车加速出海的一个缩影。

国内车企在设计、制造、研发等关键环节持续投入,自主品牌新能源车出海更有底气。”

尽管忙碌,但生产线上却工人寥寥。“目前工厂的冲压、点焊等工序自动化率已达到100%。”

浙江松原汽车安全系统股份有限公司主要从事安全带总成、气囊方向盘总成以及特殊座椅等汽车被动安全系统的研发制造,企业销售额实现40%左右的增长。

“安全带总成等被动安全系统属于汽车的核心零部件,企业每年研发投入占销售额4%以上,产品与国外先进技术对标。”松原股份董事会秘书叶醒说,“国内汽车零配件企业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力度,与国产品牌主机厂的契合度也不断增强,体现出我国完备的产业链优势。”

旺盛的出口需求,考验着物流供应链的支撑能力。依托齐全的配套设施及良好的增值服务,宁波舟山港梅山港区梅西滚装码头主动与国内主机厂和外贸船公司建立合作关系。码头共计完成39艘次的外贸滚装船舶作业,外贸作业量超8万辆,同比大幅增加。”

针对新能源车滚装出口运力紧张的问题,铁路部门也积极行动,国铁集团宣布对新能源汽车运输取消限制。“新能源汽车运输是铁路货运开拓业务的新机遇。”铁路部门将积极联系国内品牌汽车商,通过中欧班列等快速稳定的渠道,满足客户运输需求。

“国产新能源汽车能在海外市场立足,实现‘量价齐升’,归根到底还是看产品核心竞争力。”“下一步企业将根据海外市场实际情况,坚持用户在哪里我们就在哪里,努力在全球市场赢得更多认可。”